爐銅胎,胎體厚重,造形挺拔。分蓋與身,蓋面隆起呈覆碗狀,頂為鏤雕鎏金雲龍紋鈕,鈕下束腰仰覆蓮紋。蓋面天藍色釉地,有兩道鎏金弦紋將蓋面區分為三層,第一、二層掐絲施以紅、藍、黃、綠等各色釉飾纏枝蓮紋,第三層掐絲飾雙龍搶珠紋,龍身轉折有度,流露古風。爐身敞口,桶形腹,肩兩側置朝冠耳,下承三象首足。口沿鎏金鏨刻連回紋,近口沿處有四個深藍色橢圓形開光,正面開光中央鎏金鏨長方框陽文「大清乾隆年製」楷書款。爐身滿施天藍色釉地,其上掐絲填以各色琺瑯釉飾纏枝蓮紋及纏枝花卉紋,紋飾繁複細密,色彩鮮豔飽滿。象首足以象鼻支撐地面,形象生動寫實,轡頭上嵌紅珊瑚、綠松石等寶石裝飾,彰顯出皇家製器的尊貴與奢華。
銅胎掐絲琺瑯有著黃金和寶石般的華貴與瑰麗,被歷代帝王視為獨一無二的皇權與財富象徵。因製作工藝複雜,釉料配製和燒造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高,故長時期主要作為御前用器,由宮廷內皇家御用作坊製作。此種掐絲琺瑯象足爐,通常放置於大殿內兩側堂陛之上,用以焚香和美化殿堂,寓意吉利,為成對使用。如紫禁城乾清宮大殿寶座前方(圖一),便置放有兩對香爐,造形、技法及紋飾與本作相似,可知本對香爐或原為某處宮殿之陳設。
本對爐是集金屬製作與琺瑯釉料加工處理為一體的複合性藝術佳品,鑄造精湛,古雅端莊。掐絲細膩流暢,紋飾富麗華貴,鎏金光亮,色澤豐富,彰顯奢華高貴的皇室氣派。

文獻參考
圖一 〈乾清宮內寶座〉,收錄於《紫禁城宮殿》,香港商務印書館,1982 年,頁 78,圖版 58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清乾隆〈掐絲琺瑯鎏金像足爐〉,拍賣於香港佳士得 2015 年 12 月 2 日,編號 3249,成交價 HKD 1,060,000
銅胎掐絲琺瑯有著黃金和寶石般的華貴與瑰麗,被歷代帝王視為獨一無二的皇權與財富象徵。因製作工藝複雜,釉料配製和燒造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高,故長時期主要作為御前用器,由宮廷內皇家御用作坊製作。此種掐絲琺瑯象足爐,通常放置於大殿內兩側堂陛之上,用以焚香和美化殿堂,寓意吉利,為成對使用。如紫禁城乾清宮大殿寶座前方(圖一),便置放有兩對香爐,造形、技法及紋飾與本作相似,可知本對香爐或原為某處宮殿之陳設。
本對爐是集金屬製作與琺瑯釉料加工處理為一體的複合性藝術佳品,鑄造精湛,古雅端莊。掐絲細膩流暢,紋飾富麗華貴,鎏金光亮,色澤豐富,彰顯奢華高貴的皇室氣派。

文獻參考
圖一 〈乾清宮內寶座〉,收錄於《紫禁城宮殿》,香港商務印書館,1982 年,頁 78,圖版 58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清乾隆〈掐絲琺瑯鎏金像足爐〉,拍賣於香港佳士得 2015 年 12 月 2 日,編號 3249,成交價 HKD 1,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