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640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海棠式水仙盆

640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海棠式水仙盆

W21.3cm

來源
倫敦佳士得 2007 年 11 月 6 日編號 93
台北宇珍 2018 年 4 月 22 日編號 273

預估價

TWD
200,000-300,000
USD
7,100-10,700
HKD
55,600-83,300
RMB
46,510-69,770
2021秋季拍賣
拍賣|
2021年12月26日(星期日) 3:00pm
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1915荷造り場)
預展|
2021年12月18-24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2021年12月25日 上午10:00至下午4:00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登記網路競投

聯絡資訊:
+886-2-2358-1881
art@yu-jen.tw
 

拍品簡述

盆銅胎,呈海棠花瓣式,折邊口,淺弧腹,平底,下承三足。鎏金鏨刻口沿側面飾方雷紋及如意雲形足,並以等距六棱凸弦飾盆腹,鎏金厚實,熠熠生輝,亮麗悅目。海棠形折沿及盆腹通體掐絲施天藍色釉為地,釉料純正妍麗。折沿頂面內飾纏枝蓮紋,底面則飾如意紋一周。盆腹隨凹凸等距的波浪飾六組纏枝蓮紋依序排開,上迎紅蝠,營造出絢爛多變,連綿不絕的獨特視覺效果。盆底部滿飾龜甲紋錦地,蘊含「多壽」寓意,這些規律而重複不斷的刻線,在光影中閃爍光芒,不但豐富畫面的視覺效果,且更加凸出主題。整體從上而下堆砌,以如意、紅蝠、纏枝蓮紋及龜甲紋之搭配,象徵「福壽如意」、「福壽連綿」吉祥之意。在方寸盆中再現四季花卉,開花結實,以代表政治清明,具有「百花呈瑞,盛世昇平」的祥瑞寓意。
掐絲琺瑯器在元代稱為「大食窯」或「鬼國窯」,製有爐、瓶、盒、杯、盞之類器用。隨著明末景泰年間掐絲琺瑯器之盛行,至清乾隆時期,掐絲琺瑯工藝達到歷史上的巔峰,其造形多種多樣,釉色品種繁多,紋樣裝飾複雜。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明早期〈掐絲琺瑯花蝶紋海棠式盆〉(圖一),為大小不一的十凹棱;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掐絲琺瑯水仙盆〉(圖二),為等距四凹棱;而本件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海棠式水仙盆〉為等距六凸八凹棱,呈現明清時期多樣的海棠式盆樣貌。以此類盆式搭配貴重珠寶、玉石製作的盆景,多陳設於寢室、書房等內廷,襯托出華美與富麗,為皇家御苑和達官顯貴庭園居室中不可缺少之裝飾。細觀本件水仙盆,呈等距凸凹棱形,掐絲均勻流暢,釉色豐富,紋飾繁縟細緻,由上而下堆砌式的裝飾風格,更彰顯宮廷之富麗堂皇,是清乾隆琺瑯工藝的一大特色。
中國盆景始於晉唐,明、清時期,盆景製作與賞玩空前盛行,花木品類繁多,盆缽選擇多樣化。盆玩依其取材和表現形式,大致可分「山石盆景」和「花木盆景」兩類,取景、構思皆需注重畫意,充份表現文人雅士的審美觀。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汪承霈〈畫萬年花甲〉(圖三),全卷共繪二十四種花木盆景,分以陶瓷、銅製盆安置,呈現雅俗共賞特色。據《清宮陳設檔案》載,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乾隆看過畫長春園全圖房間時,傳旨:「着袁瑛畫其姚文瀚賈全畫方壺勝境,殿內圓明園四十景燈片交琺瑯處黃念、黎明梁意分畫稿往細裡畫別畫糙了,欽此。」乾隆皇帝這種繁複的審美意識引領此時期工藝品的裝飾風格。本件水仙盆器表打磨精細,紋樣中填紅、黃、綠、紫等琺瑯釉,濃淡相宜,填彩絢麗,鎏金璀璨,掐絲精細,圖案布局對稱規整,盡顯皇家氣派,為宮廷不可多得之精美陳設器。


文獻參考
圖一   明早期〈掐絲琺瑯花蝶紋海棠式盆〉,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 金屬胎琺瑯器》,香港商務印書館,2001 年,頁 22,圖版 20
圖二   清〈掐絲琺瑯水仙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三   清 汪承霈〈畫萬年花甲〉(局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百卉清供-瓶花與盆景畫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8 年,頁 171,圖版 33
請輸入以下資料後可下載狀況報告
姓  名:
電子信箱: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