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呈扁瓶式,溜肩,深腹,圈足。透明水晶施以內繪技法,一面繪竹石,竹葉細緻颯爽,搭配堅硬洞石,似表露出文人內心高潔不凡的品格。另面繪有一截枯木,襯以茶壺與點點紅梅,畫面靜謐秀逸。題字蒼渾有力,詩畫相呼應,落有標準堂款「藕香齋」。
有清一代,隨著鼻煙的風行普及,盛清時期就有各種材質製成的精彩作品,嘉慶時期在鼻煙壺製作上的重大創新,就是內繪技法的使用。在小小的玻璃鼻煙壺內壁作畫,是件極度困難的技法,先以金剛砂和小鋼珠倒入壺內搖晃,讓表面變粗糙,顏料容易附著,再以特製有弧度彎頭的細尖竹筆,伸入口徑往往不到半公分的壺內描繪。周樂元為清末民初京派內繪鼻煙壺四大名家,其作品以清秀俊逸,自然高雅著稱,為收藏家所喜愛。多以山水、草木丘壑為題材,筆法饒富生機,清新幽遠,生意盎然。
有清一代,隨著鼻煙的風行普及,盛清時期就有各種材質製成的精彩作品,嘉慶時期在鼻煙壺製作上的重大創新,就是內繪技法的使用。在小小的玻璃鼻煙壺內壁作畫,是件極度困難的技法,先以金剛砂和小鋼珠倒入壺內搖晃,讓表面變粗糙,顏料容易附著,再以特製有弧度彎頭的細尖竹筆,伸入口徑往往不到半公分的壺內描繪。周樂元為清末民初京派內繪鼻煙壺四大名家,其作品以清秀俊逸,自然高雅著稱,為收藏家所喜愛。多以山水、草木丘壑為題材,筆法饒富生機,清新幽遠,生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