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以白玉、碧玉雕成。茄身白玉,色如凝脂,精光內蘊。茄托、茄蒂蓋碧玉質,色澤蒼翠,黃褐色葉緣貼襯茄身,更顯逼真,生動自然,應為清十八世紀典型的宮中作品。
此式鼻煙壺通常屬內府成套製造的其中一件,以十件或二十件為一套。據文獻記載,清代皇帝均曾挑選精緻的鼻煙壺供御賞或頒賜臣屬之用,「乾隆二十二年,孝聖憲皇后南巡,賜淮北惠濟祠、鼻煙壺一。」「乾隆五十二年,賜安南國王,鼻煙二瓶、鼻煙壺一。」、「乾隆五十三年,再賜鼻煙三瓶、鼻煙壺二,朝鮮國王,鼻煙一筒,南掌國王,緬甸國王,瓷鼻煙壺。」《勇盧閒詰》又云:「嘉慶七年,朝鮮使臣,預重華宮筳宴,復賜玻璃鼻煙壺,後遂為常制。」可見鼻煙壺在盛清以後還發展成為皇帝餽贈犒賞的制度,足見其在帝王心目中的地位。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白玉鑲碧玉蒂茄形鼻煙壺〉(圖一)與本件十八世紀〈白玉鑲碧玉蒂茄形鼻煙壺〉,皆應屬清代乾隆、嘉慶時期尤受喜愛之鼻煙壺佳品,常將之留在宮中,以備賞賜之用。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中期〈白玉鑲碧玉蒂茄形鼻煙壺〉,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一鼻煙壺》,香港商務印書館,
2003 年,頁 139,圖版 203
此式鼻煙壺通常屬內府成套製造的其中一件,以十件或二十件為一套。據文獻記載,清代皇帝均曾挑選精緻的鼻煙壺供御賞或頒賜臣屬之用,「乾隆二十二年,孝聖憲皇后南巡,賜淮北惠濟祠、鼻煙壺一。」「乾隆五十二年,賜安南國王,鼻煙二瓶、鼻煙壺一。」、「乾隆五十三年,再賜鼻煙三瓶、鼻煙壺二,朝鮮國王,鼻煙一筒,南掌國王,緬甸國王,瓷鼻煙壺。」《勇盧閒詰》又云:「嘉慶七年,朝鮮使臣,預重華宮筳宴,復賜玻璃鼻煙壺,後遂為常制。」可見鼻煙壺在盛清以後還發展成為皇帝餽贈犒賞的制度,足見其在帝王心目中的地位。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白玉鑲碧玉蒂茄形鼻煙壺〉(圖一)與本件十八世紀〈白玉鑲碧玉蒂茄形鼻煙壺〉,皆應屬清代乾隆、嘉慶時期尤受喜愛之鼻煙壺佳品,常將之留在宮中,以備賞賜之用。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中期〈白玉鑲碧玉蒂茄形鼻煙壺〉,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一鼻煙壺》,香港商務印書館,
2003 年,頁 139,圖版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