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以白色玻璃為底,直口,溜肩,扁圓腹,橢圓形圈足。頸部藍彩飾雙弦紋一周,其下紅彩纏枝紋。近肩處蕉葉紋穿插如意雲頭紋,紋飾華美。壺腹繪簡潔清晰之花卉圖案,花朵或盛開,或含苞待放,用色繽紛,綠葉嬌嫩,細草飄逸,並繪有蝴蝶與蚱蜢錯落其間,增添生動活潑之感。底藍料「乾隆年製」雙行四字楷書款。
清代料胎琺瑯彩,即把琺瑯彩釉繪在玻璃上焙燒而成,由於燒製難度高,多為小型鼻煙壺等器物。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四年二月初一日,太監毛團交洋漆箱一件內盛,第一屜法瑯鼻煙壺十一件,內有一空匣;第二屜法瑯鼻煙壺十四件;第三屜法瑯鼻煙壺十四件,傳旨第一屜匣內有一空匣,著配法瑯鼻煙壺四件,將第三屜內鼻煙壺有不穩之處墊平安穩,俱刻款欽此。」(圖一),清宮特將琺瑯鼻煙壺配以漆盒盛裝,顯見對此類工藝品之珍視。其中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玻璃胎畫琺瑯轉枝花卉鼻煙壺〉(圖二),底有「乾隆年製」篆書刻款、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玻璃胎琺瑯彩花卉圖鼻煙壺〉(圖三),為「乾隆年製」藍料楷書款,及本件清乾隆〈玻璃胎畫琺瑯花卉鼻煙壺〉,「乾隆年製」藍料楷書款,均為扁圓壺,從題材、配色到裝飾紋樣無一相同,皆極盡巧思,通體彩繪不同花卉圖案,色彩鮮潤有層次,別具逸趣。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乾隆四年二月初一日之記載
出處:《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 9.乾隆四年起乾隆六年止》,人民出版社,2005 年,頁 127-128
圖二 清乾隆〈玻璃胎畫琺瑯轉枝花卉鼻煙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年,頁 243,圖 IV-019
圖三 清乾隆〈玻璃胎琺瑯彩花卉圖鼻煙壺〉,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鼻煙壺》,香港商務印書館,2003 年,頁 4,圖版 3
清代料胎琺瑯彩,即把琺瑯彩釉繪在玻璃上焙燒而成,由於燒製難度高,多為小型鼻煙壺等器物。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四年二月初一日,太監毛團交洋漆箱一件內盛,第一屜法瑯鼻煙壺十一件,內有一空匣;第二屜法瑯鼻煙壺十四件;第三屜法瑯鼻煙壺十四件,傳旨第一屜匣內有一空匣,著配法瑯鼻煙壺四件,將第三屜內鼻煙壺有不穩之處墊平安穩,俱刻款欽此。」(圖一),清宮特將琺瑯鼻煙壺配以漆盒盛裝,顯見對此類工藝品之珍視。其中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玻璃胎畫琺瑯轉枝花卉鼻煙壺〉(圖二),底有「乾隆年製」篆書刻款、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玻璃胎琺瑯彩花卉圖鼻煙壺〉(圖三),為「乾隆年製」藍料楷書款,及本件清乾隆〈玻璃胎畫琺瑯花卉鼻煙壺〉,「乾隆年製」藍料楷書款,均為扁圓壺,從題材、配色到裝飾紋樣無一相同,皆極盡巧思,通體彩繪不同花卉圖案,色彩鮮潤有層次,別具逸趣。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乾隆四年二月初一日之記載
出處:《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 9.乾隆四年起乾隆六年止》,人民出版社,2005 年,頁 127-128
圖二 清乾隆〈玻璃胎畫琺瑯轉枝花卉鼻煙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年,頁 243,圖 IV-019
圖三 清乾隆〈玻璃胎琺瑯彩花卉圖鼻煙壺〉,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鼻煙壺》,香港商務印書館,2003 年,頁 4,圖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