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胎畫琺瑯是康熙朝首創,以玻璃為胎體,琺瑯釉料繪飾的複合工藝。雍正時期的檔案中,玻璃胎畫琺瑯偶見記載,如:「雍正元年,正月初九日,怡親王交紅玻璃燒琺瑯油婁式鼻煙壺一件。」、「雍正五年,琺瑯作。閏三月,做得玻璃琺瑯鼻煙壺十六個。」然因玻璃與琺瑯熔點非常接近,在反覆繪畫焙燒的過程中,溫度過低,琺瑯釉不能充分熔化,則呈色不佳;若溫度過高,胎體變形,即成廢品,工藝技術難度極大,也因此玻璃胎畫琺瑯的傳世器較少。
在玻璃胎畫琺瑯器中,以「古月軒」名聞遐邇。關於古月軒之文獻記載,最早見於同治八年的《勇盧閒詰》:「(壺)皆以五色玻璃為之別有古月軒,地則車渠,亦具五色,上為畫采,間畫小詩,壺足題古月軒,其題乾隆年製者尤美…。」學者張臨生以《勇盧閒詰》為引中,並參照雍正朝七年造辦處檔案,似認為古月軒製器始於雍正七年,以郎中海望受命雍正所燒製的一批玻璃製器為古月軒製器之始。此外,有國際鼻煙壺先生之稱的Hugh Moss,依其考定,認為古月軒製器源起於1767乾隆朝招入宮內的一批民間工匠。其早期試作作品落「胡軒」款,後皆立「古月軒」款。此批琺瑯巧匠勇於嘗試揚棄宮廷一貫繁瑣雕砌紋飾,其背後所蘊含的自主精神,頗堪玩味。故Hugh Moss稱之為「中國已知玻璃料器中的巔峰乏作」。
壺直口,溜肩,扁腹,橢圓形圈足。通體以黑玻璃為材,色澤黝黑烏亮。施以畫琺瑯技法,壺腹一面描繪水仙搖曳生姿,另一面繪朵朵寒梅於枝椏間綻放,繽紛熱鬧。梅花獨步早春,傲霜鬥雪;水仙淡色幽香,清雅出塵,同被視為傳統繪畫題材中的「清物」。兩者合稱「雙清」,為藝術家喜愛描畫的對象,富有濃郁文人氣息。
在玻璃胎畫琺瑯器中,以「古月軒」名聞遐邇。關於古月軒之文獻記載,最早見於同治八年的《勇盧閒詰》:「(壺)皆以五色玻璃為之別有古月軒,地則車渠,亦具五色,上為畫采,間畫小詩,壺足題古月軒,其題乾隆年製者尤美…。」學者張臨生以《勇盧閒詰》為引中,並參照雍正朝七年造辦處檔案,似認為古月軒製器始於雍正七年,以郎中海望受命雍正所燒製的一批玻璃製器為古月軒製器之始。此外,有國際鼻煙壺先生之稱的Hugh Moss,依其考定,認為古月軒製器源起於1767乾隆朝招入宮內的一批民間工匠。其早期試作作品落「胡軒」款,後皆立「古月軒」款。此批琺瑯巧匠勇於嘗試揚棄宮廷一貫繁瑣雕砌紋飾,其背後所蘊含的自主精神,頗堪玩味。故Hugh Moss稱之為「中國已知玻璃料器中的巔峰乏作」。
壺直口,溜肩,扁腹,橢圓形圈足。通體以黑玻璃為材,色澤黝黑烏亮。施以畫琺瑯技法,壺腹一面描繪水仙搖曳生姿,另一面繪朵朵寒梅於枝椏間綻放,繽紛熱鬧。梅花獨步早春,傲霜鬥雪;水仙淡色幽香,清雅出塵,同被視為傳統繪畫題材中的「清物」。兩者合稱「雙清」,為藝術家喜愛描畫的對象,富有濃郁文人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