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西洋玻璃製器傳入中國,漸漸為中國玻璃工藝帶來高峰。康熙年間於內務府造辦處下設立專業玻璃作坊,融入歐洲傳教士與商賈引進之色料、配方與技術,研發製作宮廷御用玻璃器。從透明光潔的平板玻璃、色彩豐富的單色玻璃、套色加彩玻璃等,持續研發,推陳出新。無論是精巧玲瓏的鼻煙壺,或各式陳設珍玩,均展露玻璃製作技法與材質應用的多元面向。在匠人多年經驗累積下,製作出擬仿各類玉器和寶石的玻璃,體現玻璃工藝的高超技藝。鼻煙壺的使用,在當時最是引領風潮,壺尺寸從小巧細緻到大可盈握,成為一種時尚。搭配材質各異的煙碟,有旅行或家居用的成組鼻煙壺;甚至成盒作為陳設賞玩,更有拿來賞賜之用。
本組鼻煙壺十件一組,包含九個鼻煙壺及一個煙碟,整盒盛裝,造形各異。色澤上皆恰似溫潤質純的上等羊脂白玉,然其質以涅白料製成,勻淨無瑕,潔白勝雪,光素無紋,材質之美淋漓展現,並於柔滑中亦顯技法之剛勁,富以高逸之格調感。雖無華麗裝飾,卻以其純正之色調取勝,為料仿白玉佳品傑作,是清代玻璃工藝到達極高水平的有力佐證。
本組鼻煙壺十件一組,包含九個鼻煙壺及一個煙碟,整盒盛裝,造形各異。色澤上皆恰似溫潤質純的上等羊脂白玉,然其質以涅白料製成,勻淨無瑕,潔白勝雪,光素無紋,材質之美淋漓展現,並於柔滑中亦顯技法之剛勁,富以高逸之格調感。雖無華麗裝飾,卻以其純正之色調取勝,為料仿白玉佳品傑作,是清代玻璃工藝到達極高水平的有力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