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直口,豐肩,球形腹,圈足。通體為正黃玻璃材質,色澤嬌嫩明豔。壺身飽滿圓潤,通體雕琢緻密的柳編紋,紋飾飽滿工整,清晰有致,凹凸錯落如魚簍,展現出精湛細膩且層次豐富的雕工技巧。柳編紋自唐宋以來,常見於金銀器、玉器、褐釉瓷等,為清朝鼻煙壺常見之設計,概念來自於日常用以盛載物品的竹籃、籐籃、漁簍或笆斗。清皇室喜愛使用此紋飾,基於籃子音近「男子」,有宜男之寓意,反映當時清朝皇室渴望家族能多添子嗣之意。
古代官服以不同顏色區別位階高低,此制度於唐代正式形成,皇帝的服色制定為拓黃,此後便以黃色為帝王專用色,成為皇家的象徵;明清兩朝皆明文禁止臣民用黃,連相近的柳黃、明黃甚至米色,皆在禁止之列。
清乾隆時期宮廷造辦處玻璃廠,生產正黃琉璃色料為皇室專用品,稱為「御黃」,又稱「黃玉」,也因其色澤、油潤度酷似雞油,俗稱「雞油黃」。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黃玻璃胎馬蹄尊鼻煙壺〉(圖一),與本品皆呈正黃色,光澤晶瑩,灩灩欲滴。本品紋飾井井有條,打磨精細,精練傳神,於線條匯聚處圓潤凸起,繁簡相間,疏密有致,實為清代難得佳品,盡顯皇家氣韻。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中期〈黃玻璃胎馬蹄尊鼻煙壺〉,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一鼻煙壺》,香港商務印書館,2003 年,頁 67,圖版 105
古代官服以不同顏色區別位階高低,此制度於唐代正式形成,皇帝的服色制定為拓黃,此後便以黃色為帝王專用色,成為皇家的象徵;明清兩朝皆明文禁止臣民用黃,連相近的柳黃、明黃甚至米色,皆在禁止之列。
清乾隆時期宮廷造辦處玻璃廠,生產正黃琉璃色料為皇室專用品,稱為「御黃」,又稱「黃玉」,也因其色澤、油潤度酷似雞油,俗稱「雞油黃」。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黃玻璃胎馬蹄尊鼻煙壺〉(圖一),與本品皆呈正黃色,光澤晶瑩,灩灩欲滴。本品紋飾井井有條,打磨精細,精練傳神,於線條匯聚處圓潤凸起,繁簡相間,疏密有致,實為清代難得佳品,盡顯皇家氣韻。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中期〈黃玻璃胎馬蹄尊鼻煙壺〉,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一鼻煙壺》,香港商務印書館,2003 年,頁 67,圖版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