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直口,呈葵形。通體以透明寶石紅玻璃為材,質地明麗,純淨靈動。壺體兩面淺浮雕葵花紋,花形生動大方,花瓣轉折靈巧自然,富有立體且生動之效果。
在古代,人們以紅為貴,其中又以血紅、鴿血紅最為珍貴。《後漢書‧ 西南夷傳》記載,人們將紅寶石稱為「光珠」,認為紅寶石能夠帶來光明之神的力量。明清時期,紅寶石開始被上位者用在宮廷首飾,被認為是身分、地位的象徵。如一品官員和親王官帽上的頂珠均為紅寶石。後因貴重材料稀缺,在雍正八年,雍正帝更改這項冠頂制度,以玻璃代替寶石。而葵花向日,故古代君王喜以葵花為飾,賞賜臣子,以表彰其忠貞之節,象徵「忠君愛國」,在清代乃為流行的裝飾題材,亦有文人折葵得意之寓意。本器打磨光潤,紋飾線條婉轉流暢,結合如紅寶石般的紅玻璃材質與葵花造形,顯露獨特魅力。
在古代,人們以紅為貴,其中又以血紅、鴿血紅最為珍貴。《後漢書‧ 西南夷傳》記載,人們將紅寶石稱為「光珠」,認為紅寶石能夠帶來光明之神的力量。明清時期,紅寶石開始被上位者用在宮廷首飾,被認為是身分、地位的象徵。如一品官員和親王官帽上的頂珠均為紅寶石。後因貴重材料稀缺,在雍正八年,雍正帝更改這項冠頂制度,以玻璃代替寶石。而葵花向日,故古代君王喜以葵花為飾,賞賜臣子,以表彰其忠貞之節,象徵「忠君愛國」,在清代乃為流行的裝飾題材,亦有文人折葵得意之寓意。本器打磨光潤,紋飾線條婉轉流暢,結合如紅寶石般的紅玻璃材質與葵花造形,顯露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