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110 十八世紀  青白玉雕雙駿擺件

110 十八世紀  青白玉雕雙駿擺件

L14.2cm

來源
紐約佳士得 1991 年 11 月 27 日編號 155
倫敦 Spink & Son Ltd.,1992 年
巴西聖保羅 Gerard Arnhold 收藏
紐約佳士得 2018 年 9 月 13 日編號 959
芝加哥亞洲傳統藝術博物館收藏

預估價

TWD
1,500,000-1,800,000
USD
53,600-64,300
HKD
416,700-500,000
RMB
348,840-418,600
2021秋季拍賣
拍賣|
2021年12月25日(星期六) 7:00pm 
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1915荷造り場)
預展|
2021年12月18-24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2021年12月25日 上午10:00至下午4:00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登記網路競投

聯絡資訊:
+886-2-2358-1881
art@yu-jen.tw
 

拍品簡述




本件拍品於紐約佳士得 1991 年 11 月 27 日編號 155 來源封面及內頁    
This lot was sold at Christie's New York, 27 November 1991, lot 155 
Catalogue cover and lot detail page

青白玉質,細潤純淨,厚實堅密,局部留皮及金黃色沁。全器立體雕琢雙馬相倚而臥,回首相視。瑞馬菱形雙目,雙耳豎立,嘴微張,馬頸背鬃毛刻劃自然流暢,長鬃自頭頂垂至兩側,貼頸後下垂。鬃毛與長尾皆以細密綿長線條平行排布而成,宛如細絲真髮。身軀壯碩,弓身俯臥,肌肉強健有力,比例協調。前肢微抬,後肢趴臥於腹下,尾沿後腰內捲。一隻下顎微仰,輕撫另隻臀部,狀極親暱。全器表面打磨細緻,呈現凝脂光澤,所施線條溝渠粗深,刀法簡潔俐落,予人勁道十足之感,金黃色沁猶如和煦陽光灑落,引出草原動物休憩可愛的體態與神韻,令人回味無窮。今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玉雙馬〉(圖一),其坐姿、動態及技法與本品極為類似。皆屬乾隆時期,受郎世寧等宮廷畫家引入西方技法影響,注重寫實及細部表現,形象生動,真實感強烈。

明清時期常見的玉器作品,具體可分為人物、獸、花鳥、器具、山子等。其中玉雕獸類注重各種動物的不同習性,講求神態傳神。分為神話獸與寫實獸,神話獸多為遠古氏族的圖騰崇拜,如青龍、朱雀、白虎、玄武象徵四方的四大瑞獸等。寫實獸如象、虎、獅、馬、鹿等,有單件,也有成對、成套。成雙成對的祥瑞題材佳作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玉雙馬〉(圖一)、清〈青玉雙鹿〉(圖二)及本件清〈青白玉雕雙駿馬擺件〉,皆屬此類題材。雙鹿喻有家庭和諧、福祿雙來成對;而馬是仕途順利、奔騰不息的象徵,成對的雙馬不僅象徵舐犢之情,更有期盼世代為官的美好願望。

馬自古以來即有祥瑞兆徵,如《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又《易經》以乾喻龍、以坤喻馬,乾龍御天、坤馬行地。又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與「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衍生。本件玉雕雙馬配有紫檀木雕花底座,鏤雕湖石老松。湖石玲瓏通透,老松虯枝成盤狀,底雙線台承托,包漿均勻。紫檀之深沉襯托玉馬之質潤,二者相映成趣。清代是玉器發展的高峰期,尤其雕琢工藝有很大發展,玉料選擇也更加上乘。此時期集傳統之大成,尤其講究設計巧思,用虛實不同的藝術手法,表現在造形中,富有新意,更常將吉祥寓意蘊藏在題材中,大大增強玉器的藝術魅力。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香港佳士得2011 年6月1 日,編號3638,清乾隆〈白玉雙馬擺件〉(圖三),雙馬造形與本品相似,可資比對。


文獻參考
圖一   清〈玉雙馬〉,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香港商務印書館, 2006 年,頁 109 ,圖版 89
圖二   清〈青玉雙鹿〉,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 9 清》,紫禁城出版社, 2011 年,頁 157 ,圖版 145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清乾隆〈白玉雙馬擺件〉,拍賣於香港佳士得 2011 年 6 月 1 日,  
編號 3638 ,成交價 HKD 11,860,000


 
請輸入以下資料後可下載狀況報告
姓  名:
電子信箱: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