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本件拍品出版於《漢代玉器》,財團法人震旦文教基金會, 2005 年,頁 147 ,圖版 86
This lot appeared in the publication Jades of Han Dynasty, Y.T. Chen Foundation, 2005, p. 147, pl. 86
白玉質,潔白凝光,潤澤晶瑩。珮呈橢圓形,一端尖,一端圓弧,中有圓孔,正面微鼓,背面略凹,兩面皆飾細陰線刻雲氣紋,左右兩側出廓鏤雕鳳鳥紋,鳳鳥長冠,修頸,杏眼,眼外一陰線延伸至腦後,顯得精神秀美。
原具射箭實用功能的韘形器,在戰國晚期已趨式微,於西漢分化出佩戴裝飾功能的韘形珮,造形美化精進,盡求爭奇鬥豔,為凸顯身分地位、權力及財富的重要標誌。今河北省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妻竇綰墓出土,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庋藏西漢〈心形玉珮〉(圖一),與本件西漢〈白玉鳳紋韘形珮〉造形、紋飾及技法極為相似,皆屬西漢典型的韘形珮風格,可資參考。
據《說文》載:「韘,射決也,所以開弦,以象骨,韋系,著右巨指。」由此可知,韘器早在商武丁時代就已應用於射箭。發展到東周戰國時已有衰落之勢,西漢早期,其原用以勾弦的柄狀凸翼,多被鏤雕美化成出廓的鳳鳥形,看似實用的韘形器,實則已盡失扣弦射箭的基本功能,逐漸過渡為裝飾用玉。形態趨於扁平、中孔漸小、邊緣紋飾考究華麗不適合勾弦,故稱「韘形珮」,俗稱「雞心珮」。本珮在韘器的主體形態下,兩面皆飾細陰線刻C 形曲弧線組合成的各式雲氣紋,線條飽含視覺張力。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北京翰海2011 年5 月21 日,編號2706,東漢〈玉龍紋韘形珮〉(圖二),而本品左右兩側出廓鏤雕為一大一小相搏的鳳鳥,大鳳嘴作鳴叫狀,表現出「鳳飛鳴則天下太平」之含意,整體構圖新穎,布局對稱,碾琢講究,是件華美的藝術佳器。

文獻參考
圖一 西漢〈心形玉珮〉,河北省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妻竇綰墓出土,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庋藏
出處:《中國出土玉器全集- 1 河北》,科學出版社, 2005 年,頁 192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東漢〈玉龍紋韘形珮〉,拍賣於北京翰海 2011 年 5 月 21 日,編號 2706 ,成交價 RMB 2,12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