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璜青綠色,局部褐色斑,微帶白沁。面體皆切割平整,內外緣厚度相同,雙面皆淺浮雕飾臥蠶紋,亦即穀紋,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意。兩器表滿琢榖紋,略帶方形,排列疏朗規則,形成明顯行列,其在穀紋之間的器表,留下製作時打格子條痕,刀法線條剛硬,線條簡練挺拔,張馳有力,此類風格屬戰國晚期至西漢中期之作。
《太平御覽》卷十四玉部《搜神記》指出,璜是由彩虹變化而來,因古人不知虹為何物,認為是神,因而生敬畏,由敬畏而生崇拜。本件玉璜呈扇形,僅中央上方鑽小圓孔,應是懸飾於整組玉珮最下端。兩端雖無明顯龍頭,但仍在外輪廓上保留淺方形凹凸齒棱,應是早期雙龍首璜簡化遺制,代表龍之鼻、角、額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