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燈銅胎製,呈四方形,以掐絲琺瑯裝飾。燈頂飾回紋一周,束頸,頸部鏤雕變體蓮紋,頸腹銜接處飾如意雲頭紋,填繪藍料彩。燈柱四邊飾藍彩回紋。燈罩部分相對較大,凸出實用功能。燈身下部收斂,高足外撇,與口部呼應。整體造形素雅大方,除實用的照明功能外,精湛的鏤雕與琺瑯工藝更彰顯宮廷華麗和氣派。
宮燈多陳設於宮殿兩側,又稱宮廷花燈。其歷史悠久,始於東漢,興於隋唐,至乾隆時期最盛。除用於照明,還配上精細複雜設計,不僅顯示帝王的富貴奢華,更為宏偉堂皇的皇家建築妝點精緻貴氣,是宮廷重要的陳設與裝飾。清代宮燈多用金屬和木材製成,金屬材料以銅為主,因其延展性、可塑性極佳,常被加工成行燈、座燈和檯燈的燈架,再於透光部位罩以紗絹或彩繪玻璃。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玻璃罩方燈〉(圖一),其造形與本品相似,可資參考。
相傳,明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曾徵調全國各地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為宮廷製作大量造形各異的宮燈,從而令此古老傳統工藝大放異彩。清代,宮廷內務府造辦處更設燈庫,專司宮燈、花燈的製造修理,而宮燈每逢年節時,亦會被賞賜予王公大臣。宮燈的製作將東方的榫卯結構嵌以西方的玻璃工藝,達到和諧統一,以雍容華貴、充滿宮廷氣派而聞名於世。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中期〈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玻璃罩方燈〉,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器編4-清掐絲琺瑯》,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頁 78-79,圖版 41
宮燈多陳設於宮殿兩側,又稱宮廷花燈。其歷史悠久,始於東漢,興於隋唐,至乾隆時期最盛。除用於照明,還配上精細複雜設計,不僅顯示帝王的富貴奢華,更為宏偉堂皇的皇家建築妝點精緻貴氣,是宮廷重要的陳設與裝飾。清代宮燈多用金屬和木材製成,金屬材料以銅為主,因其延展性、可塑性極佳,常被加工成行燈、座燈和檯燈的燈架,再於透光部位罩以紗絹或彩繪玻璃。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玻璃罩方燈〉(圖一),其造形與本品相似,可資參考。
相傳,明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曾徵調全國各地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為宮廷製作大量造形各異的宮燈,從而令此古老傳統工藝大放異彩。清代,宮廷內務府造辦處更設燈庫,專司宮燈、花燈的製造修理,而宮燈每逢年節時,亦會被賞賜予王公大臣。宮燈的製作將東方的榫卯結構嵌以西方的玻璃工藝,達到和諧統一,以雍容華貴、充滿宮廷氣派而聞名於世。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中期〈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玻璃罩方燈〉,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器編4-清掐絲琺瑯》,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頁 78-79,圖版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