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質,溫潤細膩,局部受沁呈深淺不一褐色及鈣化,色澤勻稱。圓形片體狀出廓,採鏤雕、線刻等技法雕製。上部出廓鏤雕螭龍,龍身修長,呈S形捲曲之姿,遒勁有力。龍闊額圓眼,長鼻尖耳,龍首生分叉捲角,長頸挺胸,昂首前視。長尾,前後肢跨步走遊,極為威武。卷曲雲紋作廓與玉璧邊棱相合,形態婉轉,充滿生機活力。下部為璧,呈正圓扁平體,兩面紋飾相同,內外緣各有弦紋輪廓線一周,璧身布滿臥蠶紋。今美國弗瑞爾藝術館庋藏漢〈螭虎乳丁紋玉璧〉(圖一),與本品同為漢玉璧飾跨步走遊螭獸出廓,其造形、紋飾及雕工技法幾近相似,可資參考。
兩漢是一個經學與神讖並盛的朝代,在重建商周用玉禮儀制度的同時,更是承前啟後。史書記載,漢璧用於祭祀、朝賀、徵聘、進獻、婚娶、喪葬和佩飾,為漢代文化的典型特色。出廓璧是玉璧的衍生物,即在圓形玉璧的外緣輪廓處附設各種鏤空紋飾,最早見於戰國。本件出廓璧帶有濃郁的戰國遺韻,龍首、頸及身皆捲曲,構圖均衡嚴謹,然加入新的審美意識和工藝技術的翻新,螭龍圖案更加顯示出自由奔放的新風格,具有舒展輕快的美感,體現漢代玉璧象天的禮祭思想。
![]() |
文獻參考 圖一 漢〈螭虎乳丁紋玉璧〉,美國弗瑞爾藝術館庋藏,收錄於《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玉器篇(漢代)》,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1991 年,頁 17,圖版 21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漢〈龍紋出廓玉璧〉,拍賣於香港保利 2013 年 4 月 7 日,編號 816,成交價 HKD 1,49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