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116 清  青白玉庭園娛遊圖香筒一對

116 清  青白玉庭園娛遊圖香筒一對

H29.2cm

來源
舊金山邦瀚斯2015年12月11日編號2105
芝加哥亞洲傳統藝術博物館收藏

預估價

TWD
250,000-300,000
USD
8,900-10,700
HKD
67,600-81,100
RMB
56,820-68,180
2021春季拍賣
拍賣|
2021年8月15日(星期日) 2:00pm
預展|
2021年8月7-14日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聯絡資訊:
+886-2-2358-1881
art@yu-jen.tw
 

拍品簡述

香筒一對青白玉質,溫潤細膩,光澤瑩潤。圓柱形體,中空,天地配碧玉蓋座,蓋作覆碗貌,座鏤雕蝙蝠一周,工藝繁巧。筒身上下口沿均飾幾何紋邊框。器壁融合多種技法,通景式琢高士自娛悠閒場景。畫面流雲映帶,蒼松翠柏相間,虯枝古拙從旁斜出,亭台坐落,講求遠近層次安排。遠處層巒疊嶂中雕欄掩映,樓閣隱現,意境幽遠;近景密樹茂林間,二位慈眉老者衣袂當風,悠然暢遊於秀麗庭園。整體紋飾布局自然,層次豐富,活用鏤雕、浮雕、圓雕、打窪等多種工藝,將人物姿態、園林氣韻生動體現,令人有身曠神怡之感。

薰香的歷史在中國已久,《周禮》:「剪氏掌除蠶物,以攻攻之,以莽草薰之,凡庶蟲之事。」室內焚香清凈環境,始於戰國時期,而專為焚香設計的香具,則於漢代才出現。東漢明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後,常在奉神明或祀天地仙祖儀式中見焚香禮懺,同時大量引進各種重要香料及用香觀念和方法,於是香從生活中的附屬用品一躍成為皇室貴族及文人雅士日常的重要場景。

薰香器具極多,此種用以燃燒線香的香具又稱「香筒」、「香籠」,是古代富貴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實用品。宋代詩人陸游便常在書齋中焚香靜讀,「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閑看玉溪詩。」而製作考究的香筒尤以清乾隆時期較多,採用玉料所製甚為珍貴。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青玉群壽圖香筒一對〉(圖一),即為當時精湛工藝的展現,與本對香筒在紋飾、雕工及天地配碧玉蓋座等多方面相似,可資參考。

本對香筒結構嚴謹,以悠閒園林的高士生活為創作題材,茂密松柏為伴,表現出高士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隱約流露出文人不聞世事的理想追求。整體布局景物如畫,形象寫實,建構出充滿想像力和豐富內容的空間意象。其鏤刻之處藏於林間石隙中,薰香時,香靄自松林深處緩緩溢出,靈動幽謐,極富雅趣,實為收藏陳設的難得精品。拍場相似之作可見北京東正 2011 年 11 月 17 日,編號 387 ,清乾隆〈白玉雕溪山高隱圖香筒一對〉(圖二),其形式、主題與本品相似,可資參考。    
文獻參考
圖一   清〈青玉群壽圖香筒一對〉,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 8 -清》,紫禁城出版社, 2011 年, 239 ,圖版 198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清乾隆〈白玉雕溪山高隱圖香筒一對〉,拍賣於北京東正 2011 年 11 月 17 日,編號 387 ,成交價 RMB 2,875,000

 
請輸入以下資料後可下載狀況報告
姓  名:
電子信箱: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