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212 清  青白玉尋幽訪勝圖香筒一對

212 清  青白玉尋幽訪勝圖香筒一對

H20.6cm

來源
1967年7月28日購自倫敦 Sydney L. Moss Ltd.
英國私人收藏
倫敦佳士得2013年5月14日編號15

預估價

TWD
1,500,000-1,800,000
USD
50,000-60,000
HKD
394,700-473,700
RMB
348,840-418,600
2020春季拍賣
拍賣|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20pm
預展|
6月13 -19日 10:00am-6:00pm
6月20日 10:00am-4:00pm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拍品簡述

本件拍品 1967 年購自倫敦 Sydney L. Moss Ltd. 單據  

香筒一對,青白玉質,溫潤細膩,光澤瑩潤。呈圓柱形,中空,兩端各鑲碧玉蓋座,筒身上下口沿均飾連回紋邊框。器壁融合多種技法通景式琢飾,流雲映帶,山崖奇峻,蒼松翠柏相間,頂有亭台坐落,中有清泉自峭壁間傾瀉而下,流水潺潺。層巒疊嶂中雕欄掩映,樓閣隱現,意境幽遠。茂林間,慈眉老者衣袂當風,旁有童子舉杖相伴,悠然暢遊於秀麗風景之中。整體紋飾布局自然,層次豐富分明,活用鏤雕、浮雕、圓雕、打窪等多種工藝,將人物姿態、山林氣韻生動體現,令人有鬼斧神工之嘆。

薰香的歷史在中國已久,《周禮》記載:「剪氏掌除蠶物,以攻攻之,以莽草薰之,凡庶蟲之事。」室內焚香清凈環境,始於戰國時期,而專為焚香設計的香具,則於漢代才出現。東漢明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後,常在奉神明或祀天地仙祖儀式中見焚香禮懺,同時大量引進各種重要香料及用香觀念和方法,於是香從生活中的附屬用品一躍成為皇室貴族及文人雅士日常的重要場景。

薰香器具極多,此種用以燃燒線香的香具又稱「香筒」、「香籠」,是古代富貴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實用品。宋代詩人陸游便常在書齋中焚香靜讀,「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閑看玉溪詩。」製作考究的香筒尤以清乾隆時期較多,採用玉料所製甚為珍貴。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白玉觀瀑圖香筒一對〉(圖一)即為當時精湛工藝的展現,與本對香筒在紋飾、雕工等多方面相似。另拍場相類之例,可見拍賣於中貿聖佳2017年12月20日,編號2605,清乾隆〈白玉山水人物香筒〉(圖二),可資參考。

然本品一對成組,紋飾交相呼應,工匠技藝超群,以刀代筆,玉為絹,刀隨心走,揮灑自如,沿用文人畫風之中「三遠」法,將山林美景幻化為桌案上的精雅用具,燃香後輕煙自筒身鏤空的氣孔緩緩溢出,靈動幽謐,實為收藏陳設的難得精品。
 
文獻參考
圖一  清〈白玉觀瀑圖香筒一對〉,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 8 -清》,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頁 248,圖版 207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清乾隆〈白玉山水人物香筒〉,拍賣於中貿聖佳,2017 年 12 月 20 日,編號 2605,成交價 RMB 828,000
請輸入以下資料後可下載狀況報告
姓  名:
電子信箱: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