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分別以硃砂及墨色描繪植物及動物,色彩對比富有逸趣。畫面中央矗立一株參天古松,松幹粗壯彎轉,枝椏向四周伸展,松針細密茂盛,一隻小猿猴攀著細枝懸掛半空中,隨著其瘦長手臂,引領觀者視線落在那精巧的蜜蜂上。松樹下方拴著寶馬,馬兒肌肉飽滿,四肢矯健,畫家以細膩的筆法表現出各部位的不同質感,氣韻生動。整體畫面構圖簡單,清幽雅致,然各個元素皆精工描繪,完整傳遞出植物的生機與動物的神韻,令人回味再三。
溥儒作為末代王孫,身逢亂世,歷經滄桑,卻又飽讀詩書。而作為一個文人畫家,他將自己的抱負融入妙筆中,化為一幅幅令人驚豔的畫作。本件作品上方留白處有溥儒的自題詩,詩文用詞雋永,意味深長,隱含淡淡的懷才不遇之意,搭配馬上封侯的畫面,再對照溥儒現實生活中的際遇,似有淺淺的無奈與暗諷。另一留白處則題上畫名,而從落款可知,溥儒後將此作贈與萬公潛。
萬公潛,國民黨資深高級官員,曾任國民黨前行政院參議,與溥儒交情頗深,對其的學術和交友生活有許多幫助,溥儒曾贈其多幅創作。
溥儒作為末代王孫,身逢亂世,歷經滄桑,卻又飽讀詩書。而作為一個文人畫家,他將自己的抱負融入妙筆中,化為一幅幅令人驚豔的畫作。本件作品上方留白處有溥儒的自題詩,詩文用詞雋永,意味深長,隱含淡淡的懷才不遇之意,搭配馬上封侯的畫面,再對照溥儒現實生活中的際遇,似有淺淺的無奈與暗諷。另一留白處則題上畫名,而從落款可知,溥儒後將此作贈與萬公潛。
萬公潛,國民黨資深高級官員,曾任國民黨前行政院參議,與溥儒交情頗深,對其的學術和交友生活有許多幫助,溥儒曾贈其多幅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