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珮三件一組,質地細潤,滿布灰白色及褐色沁。皆呈扁平狀龍形,龍身飾臥蠶紋,內外周邊飾弦紋,姿態各異。其一呈橢圓璧形,中央鑽鏤一穿,左右上角伸出龍首,鼻上捲,張口,縮頸,下方雕出二足,上環處有一小鑽孔;其二長鼻獨角,張口,頰部一縷長鬚飄逸,龍身彎繞回捲呈環形;其三龍身上揚,龍尾與龍首相接,略呈三角形,龍身有一鑽孔可供繫掛。
春秋戰國時期,玉器基本以飾玉為主,但也有少量的禮玉。戰國時期儒家文化有「君子必佩玉」的風潮,此時期楚人接納並學習中原文化,賦予龍文化和玉文化的結合提供完美契機。龍形玉器發展到達高峰,玉器製作更加精美,形制更為豐富,種類愈加繁多,可謂歷代之冠。
春秋戰國時期,玉器基本以飾玉為主,但也有少量的禮玉。戰國時期儒家文化有「君子必佩玉」的風潮,此時期楚人接納並學習中原文化,賦予龍文化和玉文化的結合提供完美契機。龍形玉器發展到達高峰,玉器製作更加精美,形制更為豐富,種類愈加繁多,可謂歷代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