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筒呈圓柱形,直口,深腹,腰略縮,玉璧形底外環無釉露胎,胎質細膩潔白,釉質清潤。器身青花繪通景山水圖,奇石秀峰,林木點綴,江水彎延,三位雅士在一片幽靜的溪岸邊話別,襯托人們悠然閒逸的生活。今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康熙〈青花虎溪相送圖筆筒〉(圖一),青花色澤典雅,畫工率意,與本品相似,可資參考。
虎溪相送圖出自晉《蓮社高賢傳》:「時遠法師居東林,其處流泉匝寺,下入於溪,每送客過此,輒有虎號鳴,因名虎溪。後送客未嘗過,獨陶淵明與陸修靜至,語道契合,不覺過溪,相固與大笑」。藉此種典故描繪文人高士相聚之樂。
康熙青花呈色青翠雅潔,富深淺層次變化,加以勾、染、皴、擦和西洋透視技法,使畫面具立體感,並成為後代楷模。此器青花濃淡有致、發色悅目,畫意高遠,布局疏朗有致,展示出雅逸清幽意境,為文人雅士案頭陳設佳品。

文獻參考
圖一 清康熙〈青花虎溪相送圖筆筒〉,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裡紅(下)》,香港商務印書館,2000 年,頁 57,圖版 49
虎溪相送圖出自晉《蓮社高賢傳》:「時遠法師居東林,其處流泉匝寺,下入於溪,每送客過此,輒有虎號鳴,因名虎溪。後送客未嘗過,獨陶淵明與陸修靜至,語道契合,不覺過溪,相固與大笑」。藉此種典故描繪文人高士相聚之樂。
康熙青花呈色青翠雅潔,富深淺層次變化,加以勾、染、皴、擦和西洋透視技法,使畫面具立體感,並成為後代楷模。此器青花濃淡有致、發色悅目,畫意高遠,布局疏朗有致,展示出雅逸清幽意境,為文人雅士案頭陳設佳品。

文獻參考
圖一 清康熙〈青花虎溪相送圖筆筒〉,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裡紅(下)》,香港商務印書館,2000 年,頁 57,圖版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