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部仁郎為德島縣人,自幼喪母,與從事瓦匠的父親寄人籬下。大正 15 年 (1926) 苦學有成,以 31 歲超齡畢於東京美術學校雕科部,比同年出生的台灣留學生黃土水足足晚了 6 年。從大正 3 年 (1924) 第 5 回帝展開始,在歷屆帝展、文展、日展中留下多次入選、特選及免審審查員等輝煌紀錄。晚年專注於木雕,留下救世觀音、如意輪觀音等佛造像名作,出生地的德島縣近代美術館有近十件館藏。
大日如來坐像以木雕成,色澤溫潤,拋光細緻,撫之綿密。尊佛臉形方圓,眉間白毫,雙眼微微下視,嘴角微露笑意,法相慈悲。頭戴高冠,上身袒露,斜披一條帔帛,胸前、雙臂及手腕配戴瓔珞,結跏趺坐於台座上,座面鋪展柔軟錦布,隨座下垂,布料摺痕及質感一覽無遺。座下緣環繞一周覆蓮瓣紋,蓮瓣寬厚飽滿,排列規整。尊佛後有大小二圓交織而成的背光,背光中間鏤雕蔓草紋,外圍鏨刻連珠紋,紋飾曲線柔美,刀法勻稱。尊佛整體造形秀雅,雕琢技法俐落爽朗,下刀明快,棱角清晰,細節處理亦毫不馬虎,展現藝術家不凡的品味與氣質。
「大日」指除一切暗遍照宇宙萬物,能利養世間一切生物,大日之光為不生不滅,是光明理智的象徵。大日如來乃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又譯為毗盧遮那佛,是密教最根本的本尊,掌管宇宙萬物,相傳古時曾駕臨日本,各教派寺院均廣為供奉。
大日如來坐像以木雕成,色澤溫潤,拋光細緻,撫之綿密。尊佛臉形方圓,眉間白毫,雙眼微微下視,嘴角微露笑意,法相慈悲。頭戴高冠,上身袒露,斜披一條帔帛,胸前、雙臂及手腕配戴瓔珞,結跏趺坐於台座上,座面鋪展柔軟錦布,隨座下垂,布料摺痕及質感一覽無遺。座下緣環繞一周覆蓮瓣紋,蓮瓣寬厚飽滿,排列規整。尊佛後有大小二圓交織而成的背光,背光中間鏤雕蔓草紋,外圍鏨刻連珠紋,紋飾曲線柔美,刀法勻稱。尊佛整體造形秀雅,雕琢技法俐落爽朗,下刀明快,棱角清晰,細節處理亦毫不馬虎,展現藝術家不凡的品味與氣質。
「大日」指除一切暗遍照宇宙萬物,能利養世間一切生物,大日之光為不生不滅,是光明理智的象徵。大日如來乃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又譯為毗盧遮那佛,是密教最根本的本尊,掌管宇宙萬物,相傳古時曾駕臨日本,各教派寺院均廣為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