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取白玉雕琢,質地堅實細密,清瑩剔透,結合挖膛、透雕、淺浮雕等多種工藝製成。器形仿自商周青銅器形制而略有增減變化,分蓋與身,子母口相合。蓋面隆起,設捉鈕,頂飾壽字紋,鈕下浮雕覆蓮瓣紋一周;瓶身直口,溜肩,圓鼓腹,腹下漸收,底承圓形圈足。頸兩側出方形耳,並有提樑相接,提樑頂端為如意紋曲線,線條優美流暢。肩頸交接處飾夔龍紋一周,前後各凸雕一獸首,獸眼圓凸,濃眉捲曲,尖耳,生雙角,形象獰奇;腹中段光素,陰刻楷書〈題鄭寧夫玉軒詩卷〉詩文,字體工整秀麗;腹下半部一道寬帶紋,瓶身正面寬帶內飾獸面紋,獸面濃眉大眼,如意形鼻,延伸至另面為相對夔鳳紋,線條轉折彎繞,富有古韻;近足處飾仰蓮瓣紋一周。
綜觀中國歷代君王,尤以清代乾隆帝對玉最為癡迷,其統治期間,更將玉器藝術推向巔峰。乾隆二十五年,清軍收復回部,致使玉路暢通,大批玉料源源不斷地進入宮廷,為乾隆時期玉器的興盛提供堅實原料基礎。然於乾隆中晚期,社會上出現令乾隆帝厭煩的時新樣式玉器,認為時新玉樣鄙俗。因此乾隆帝便以帝王身分對玉器製作進行干預,大力提倡仿古,玉器製作以古代器物為樣稿,尤其仿效商周至漢代的青銅器、玉器,以追求「返樸還淳」及「形制古雅」為逸趣。
然乾隆仿古而不泥古,雖仿古代器物造型與紋飾,但也加入自己本朝的雕琢特色,具體紋飾細節等處理相當靈動,體現仿古玉不落俗套的設計巧思。本品即為此時代風格下的玉雕佳品,其仿古原型可參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商晚期〈銅舉父己卣〉(圖一),然在玉器製作過程中,權宜性的增減與更改,進而創新。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玉獸面紋提樑卣〉(圖二),與本品同取美玉為材,以古代青銅酒器卣為仿效對象,並添加新設計,可資參考。
細觀本瓶,形制規整端莊,比例和諧飽滿,紋飾古樸神秘,既保留青銅器高貴典雅的貴胄風範,又融入玉作玲瓏剔透的感官特質。其上所刻題詩出自宋代詩人戴復古,將玉雕製作與詩文創作對比呼應,增添文雅逸趣,展顯清代高雅審美趣味及精湛琢玉水準。
文獻參考
圖一 商晚期〈銅舉父己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二 清乾隆〈玉獸面紋提樑卣〉,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玉器(下)》,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 年,頁 186,圖版 152
綜觀中國歷代君王,尤以清代乾隆帝對玉最為癡迷,其統治期間,更將玉器藝術推向巔峰。乾隆二十五年,清軍收復回部,致使玉路暢通,大批玉料源源不斷地進入宮廷,為乾隆時期玉器的興盛提供堅實原料基礎。然於乾隆中晚期,社會上出現令乾隆帝厭煩的時新樣式玉器,認為時新玉樣鄙俗。因此乾隆帝便以帝王身分對玉器製作進行干預,大力提倡仿古,玉器製作以古代器物為樣稿,尤其仿效商周至漢代的青銅器、玉器,以追求「返樸還淳」及「形制古雅」為逸趣。
然乾隆仿古而不泥古,雖仿古代器物造型與紋飾,但也加入自己本朝的雕琢特色,具體紋飾細節等處理相當靈動,體現仿古玉不落俗套的設計巧思。本品即為此時代風格下的玉雕佳品,其仿古原型可參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商晚期〈銅舉父己卣〉(圖一),然在玉器製作過程中,權宜性的增減與更改,進而創新。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玉獸面紋提樑卣〉(圖二),與本品同取美玉為材,以古代青銅酒器卣為仿效對象,並添加新設計,可資參考。
細觀本瓶,形制規整端莊,比例和諧飽滿,紋飾古樸神秘,既保留青銅器高貴典雅的貴胄風範,又融入玉作玲瓏剔透的感官特質。其上所刻題詩出自宋代詩人戴復古,將玉雕製作與詩文創作對比呼應,增添文雅逸趣,展顯清代高雅審美趣味及精湛琢玉水準。
文獻參考
圖一 商晚期〈銅舉父己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二 清乾隆〈玉獸面紋提樑卣〉,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玉器(下)》,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 年,頁 186,圖版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