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由整料白玉雕製而成,細密溫澤,潔白凝光。器仿青銅器造型,口圓潤厚實,斜壁下收,下承三獅首獸足,高足鼎立,威猛莊嚴。兩側高浮雕夔龍首銜活環耳,前後對稱雕折枝菊花,外壁分飾四組凸線紋三道,線紋流暢圓潤,周身光素,形制規整。整器造型端莊,雕刻嫻熟,線條犀利,散發幽然光澤,極富藝術感染力。
玉器之美如石之堅,如水之潤,如山川精英之凝聚彙集,是華夏民族共同的美感追求,數千年來愛玉藏玉之心永恆不變。中國玉器發展到清代更是空前繁榮,玉產豐富,分工精密,質優量大,雕工精細。而玉器仿青銅禮器的形制始於宋,盛行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奉敕撰《西清古鑑》,以內府庋藏古鼎彝尊罍之屬,按器為圖,因圖系說,詳其方圓圍徑之制,高廣輕重之等,並勾勒款識,各為釋文。乾隆皇帝極為慕古,乾隆一朝,仿古崇尚在琢玉工藝中相當盛行,遠邁前代,形成上行下效之風潮。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青玉出戟彝〉〉(圖一)、清〈青玉弦紋盨〉(圖二),及本件清〈白玉雙龍首銜活環耳三獸足敦〉皆呈現一派復刻的擬古風格。
本敦藍本取自《西清古鑑》周〈蟠夔敦三〉(圖三),體例仿摹精審,風格意蘊上雖仿古,但在形制和紋飾上則有所創新。整器造型渾圓厚實,掏膛規整,雕琢講究,既承前朝古韻,也帶創新元素,極具裝飾性與神秘感,為文玩清賞佳器。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乾隆〈青玉出戟彝〉,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 10 -清》,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頁 102,圖版 71
圖二 清〈青玉弦紋盨〉,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同圖一,頁 96,圖版 66
圖三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二十八. 周〈蟠夔敦三〉
收錄於《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第一五八冊、器用類,世界書局,1986 年,頁 244-193
玉器之美如石之堅,如水之潤,如山川精英之凝聚彙集,是華夏民族共同的美感追求,數千年來愛玉藏玉之心永恆不變。中國玉器發展到清代更是空前繁榮,玉產豐富,分工精密,質優量大,雕工精細。而玉器仿青銅禮器的形制始於宋,盛行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奉敕撰《西清古鑑》,以內府庋藏古鼎彝尊罍之屬,按器為圖,因圖系說,詳其方圓圍徑之制,高廣輕重之等,並勾勒款識,各為釋文。乾隆皇帝極為慕古,乾隆一朝,仿古崇尚在琢玉工藝中相當盛行,遠邁前代,形成上行下效之風潮。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青玉出戟彝〉〉(圖一)、清〈青玉弦紋盨〉(圖二),及本件清〈白玉雙龍首銜活環耳三獸足敦〉皆呈現一派復刻的擬古風格。
本敦藍本取自《西清古鑑》周〈蟠夔敦三〉(圖三),體例仿摹精審,風格意蘊上雖仿古,但在形制和紋飾上則有所創新。整器造型渾圓厚實,掏膛規整,雕琢講究,既承前朝古韻,也帶創新元素,極具裝飾性與神秘感,為文玩清賞佳器。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乾隆〈青玉出戟彝〉,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 10 -清》,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頁 102,圖版 71
圖二 清〈青玉弦紋盨〉,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同圖一,頁 96,圖版 66
圖三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二十八. 周〈蟠夔敦三〉
收錄於《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第一五八冊、器用類,世界書局,1986 年,頁 24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