盉圓口,直頸,扁圓形鼓腹,圜底,腹一側有流,下承三足。蓋面鼓起,頂正中一環鈕連接三節銅鍊,鍊另一端套於提樑以防盉蓋脫離器體。器身上部弓形提樑,兩端龍首接於兩肩凸起之半圓環。提樑一端正下方有流,流為昂首張口,展翅欲飛之鳳鳥形象。器腹部等距飾三道寬帶紋一周,腹下置三蹄形足。整體造型規整大方,鑄造工藝精湛,紋飾刻劃細膩,包漿古樸典雅。
青銅盉出現在商代早期,盛行於商和西周,流行至春秋戰國。是古代用來調和酒與水的器具,與爵配套可以盛酒,與盆配套亦可盛水,常用於貴族祭祀、宴饗等禮儀性場合。清代王國維《觀堂集林》:「餘謂盉者,蓋和水於酒之器,所以節酒之厚薄者也。」其於各時代形制有所不同,商代盉多數是空心足;周代盉折口,多四足;春秋戰國時期提樑形制增多,有小口廣肩提樑盉、短頸寬肩式、提樑鳥首流三足式、方體圈足式、平口鬲式等。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庋藏戰國中期〈鳳首提梁盉〉(圖一),其形制、紋飾與本品甚為相似,可為同時期相似作品之參考。本件鳳首盉造型別致,鑄製考究,呈現春秋戰國時期工藝美術清新多元的審美格調,青綠斑駁的銅鏽蒼古瑩潤,氣韻典雅大方,殊爲難得。
文獻參考
圖一 戰國中期〈鳳首提梁盉〉,1977 年河北平山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庋藏,
收錄於《中國青銅器全集-東周 3》,文物出版社,1997 年,頁 163,圖版 160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戰國〈青銅錯紅銅鳳鳥紋三足鳥首提樑盉〉,拍賣於紐約佳士得 2020 年 9 月 25 日,編號 1510,成交價 USD 18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