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件拍品出版於《Chinese Antiquities from the Wou Kiuan Collection. Wou Lien-Pai Museum》,香港,吳蓮伯博物院, 2011 年,頁 50,圖版 11
This lot was features in Chinese Antiquities from the Wou Kiuan
Collection. Wou Lien-Pai Museum, Hong Kong, Wou Lien-Pai Museum, 2011, p. 50, pl. 11
青銅製成,器表滿布藍綠色銅鏽,顯露歷史滄桑。器身可分為兩段,為甑、鬲連體合鑄。上半部為甑,口沿雙耳立起,敞口,深腹,外壁口沿下飾凸弦紋二周,有鑄縫線三道自器口向下直至三足;下部為鬲,造型飽滿,光潔素雅,三足鼎立,足形有力。整體造型古樸,簡約中又現瑰麗磅礡氣勢,實為難得之高古青銅佳器。
甗,是上古先民蒸煮食物炊具,也是禮制社會用於朝聘、宴享、祭祀等大型場合的宗廟祭器之一。最初為陶製,後逐漸出現青銅製品,上部的甑放置食物,下部的鬲用於煮水,兩者以箅相隔。1977年河南安陽小屯18號墓出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庋藏商代晚期〈趾甗〉(圖一),與本品形制相似,展現古人對食器設計之智慧,可資參考。
此種器形廣泛流行於商代至戰國時期,商甗多為甑鬲合鑄,連為一體,甑上多立耳,甑體較深,初期多追求實用性,裝飾花紋較為簡單;戰國後,隨著灶台的使用,鬲的袋足漸退化成為「釜」,而「甗」則成為甑的別稱。此後,後世文人詩詞中仍會出現其符號形象,如南宋范成大《勞畬耕》:「早秈與晚罷,濫吹甑甗間。」
文獻參考
圖一 商代晚期〈趾甗〉,1977 年河南安陽小屯 18 號墓出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庋藏,收錄於《中國青銅器全集-商 2》,文物出版社,1997 年,頁 75,圖版 74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西周初〈溫弗生甗〉,拍賣於紐約蘇富比 2022 年 3 月 23 日, 編號 231,成交價 USD 10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