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312 十八世紀  銅鎏金內填琺瑯纏枝蓮紋花觚一對

312 十八世紀  銅鎏金內填琺瑯纏枝蓮紋花觚一對

H33.8cm

來源
美國 Melvin Gutman, Cole Galleries Ltd. 收藏
美國亞特蘭大 W. E. Browne Decorating Company 收藏
Mr. and Mrs. Norman S. Potter 伉儷收藏,於 1966 年 2 月 28 日購自上述來源
美國紐約金融家 Steven Chen 收藏

附 Mr. and Mrs. Norman S. Potter ,於 1967 年 2 月 10 日 美國 Melvin Gutman 古董商鑑價報告( No. 46 )

預估價

TWD
800,000-1,000,000
USD
25,200-31,400
HKD
195,100-243,900
RMB
181,820-227,270
2024秋季拍賣
拍賣|
2024年10月27日(星期日) 3:30pm
預展|
2024年10月19-25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2024年10月26日 上午10:00至下午4:00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聯絡資訊:
+886-2-2358-1881
art@yu-jen.tw
 

拍品簡述


Mr. and Mrs. Norman S. Potter,  於 1967 年 2 月 10 日  美國 Melvin Gutman 古董商鑑價報告( No.46 )  
Accompanied by a valuation report by Melvin Gutman for Mr. and Mrs. Normal S. Potter dated 10 February 1967 (No. 46)

觚以銅鎏金內塡琺瑯裝飾,採三截黏合而成六棱形,上為喇叭口,中為鼓腹,下足外撇。器表錘碟出各式纏枝寶相花圖案,以內塡琺瑯技法塡燒淺藍、寶藍、綠及粉紅色琺瑯釉,充盈華麗繁縟的富貴氣息,珣美琺瑯彩與燦爛金地兩相呼應,金碧輝煌,彰顯顯赫皇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淸〈銅鍍金嵌白玉、綠松石及料片五供-花觚一對〉(圖一),銅鍍金及紋飾內嵌寶之技法,與本對花觚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資參考。兩者皆色彩秀氣莊重,精美富麗。


圖一    淸   〈銅鍍金嵌白玉、綠松石及料片五供-花觚一對〉,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金銅佛教供具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95 年,頁 102-103 ,圖版 18
圖二    淸乾隆   〈内塡琺瑯番蓮紋五供一組-花觚一對〉,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明淸琺瑯器展覽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99 年,頁 276 ,圖版 155

明淸時期,琺瑯製作分為掐絲、內塡(鏨胎)與畫琺瑯三類。其中內塡與畫琺瑯於淸初經海舶傳入廣州,並就地仿效燒製,宮內作坊於康熙三十年(1961年)已試燒成功,至晚期技術方臻完美,釉色亮麗,奠定十八世紀畫琺瑯工藝輝煌成就基礎。而內塡琺瑯器的製法與掐絲琺瑯相似,唯器表紋飾採鏨刻、敲壓或腐蝕等技法,由於塡燒的釉層厚薄不同,呈現多種形態。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淸乾隆〈内塡琺瑯番蓮紋五供一組-花觚一對〉(圖二),及本對十八世紀〈銅鎏金內塡琺瑯纏枝蓮紋花觚〉,皆展現十八世紀內塡琺瑯器絢麗多彩之姿,可資比對參考。

花觚,其形制仿自商周時期的銅觚,本為古代承酒之禮器,明淸時期被用作書齋插花之瓶。明文震亨《長物志》:「銅器可插花者,曰尊,曰罍,曰觚,曰壺,隨花大小用之。」淸代,除沿襲明代用觚陳設、插花之功能外,也常作為宮室中雅玩陳設之用。本對花觚造型雋秀,端莊大方,釉料色階變化柔和光潔,琺瑯彩亮麗優美,畫面層次分明,紋飾繁縟,為十八世紀典型的堆砌式風格,顯見為宮廷造辦處所製之品。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