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侈口,頸微束,鼓腹,下腹漸收,圈足。壺內壁近口沿處鑄有「公作寶尊」四字 銘文款。外壁頸間飾高浮雕三犧首,腹起兩道寬帶,內淺浮雕夔龍鳳紋,龍鳳軀體 相互交纏,仿古效果強烈,於端穆嚴肅中透出典雅雋永之態。整體造型充滿濃郁古 青銅器元素,乃源於戰國中期壺之創新作品,其複刻原型可參閱北宋《宣和博古圖 錄》周〈仲丁壺〉(圖一)及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戰國中期〈宴樂狩獵攻戰紋壺〉(圖二),可為本壺仿古風格比對之參考依據。
文獻參考
圖一 欽定四庫全書-重修宣和博古圖、卷十二.周〈仲丁壺〉,收錄於《宣和博古圖錄》,王黼編,頁 489
圖二 戰國中期〈宴樂狩獵攻戰紋壺〉,北京故宮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中國青銅器全集 7 -東周 1》,文物出版社,1998 年,頁 146,圖版 140
壺為商周時期盛酒禮器,在東周文獻《儀禮》及《周禮》中均有以壺盛酒的記載。而青 銅器是貴族世家的標誌,禮器使用多寡,更是體現貴族等級制度尊卑的象徵。宋代,仿 古之風陡起,上古時代青銅器在宋代成為知識分子及朝廷追求的對象,是古代聖王之見 證,也是當朝禮器之範本。宮廷曾據內府所藏商周青銅禮樂器大量仿製,以為郊廟之 用。宋代王黼奉宋徽宗之命於宣和年間編纂《宣和博古圖》,其中著錄宋代皇室所藏商 至唐的青銅器精華,對後世青銅器造型藝術發展產生極大影響。特別是政和年間,宋徽 宗酷喜古物,常命良工仿製新得之古器,故所製尤多。南宋之後,銅器常被銷毀鑄幣, 宋代仿製古器傳至今日者為數較少。本品不僅材質追求古拙,在裝飾上以鏨刻、燒古技 法,呈現紅斑綠鏽及紋飾清晰繁複之貌,在繼承的同時又力求發展,體現對商周青銅器 的追慕情懷,展現出宋代仿古風潮下對銅器精美考究,顯然是為滿足皇家貴族博雅尚古 風氣所特意製作。
文獻參考
圖一 欽定四庫全書-重修宣和博古圖、卷十二.周〈仲丁壺〉,收錄於《宣和博古圖錄》,王黼編,頁 489
圖二 戰國中期〈宴樂狩獵攻戰紋壺〉,北京故宮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中國青銅器全集 7 -東周 1》,文物出版社,1998 年,頁 146,圖版 140
壺為商周時期盛酒禮器,在東周文獻《儀禮》及《周禮》中均有以壺盛酒的記載。而青 銅器是貴族世家的標誌,禮器使用多寡,更是體現貴族等級制度尊卑的象徵。宋代,仿 古之風陡起,上古時代青銅器在宋代成為知識分子及朝廷追求的對象,是古代聖王之見 證,也是當朝禮器之範本。宮廷曾據內府所藏商周青銅禮樂器大量仿製,以為郊廟之 用。宋代王黼奉宋徽宗之命於宣和年間編纂《宣和博古圖》,其中著錄宋代皇室所藏商 至唐的青銅器精華,對後世青銅器造型藝術發展產生極大影響。特別是政和年間,宋徽 宗酷喜古物,常命良工仿製新得之古器,故所製尤多。南宋之後,銅器常被銷毀鑄幣, 宋代仿製古器傳至今日者為數較少。本品不僅材質追求古拙,在裝飾上以鏨刻、燒古技 法,呈現紅斑綠鏽及紋飾清晰繁複之貌,在繼承的同時又力求發展,體現對商周青銅器 的追慕情懷,展現出宋代仿古風潮下對銅器精美考究,顯然是為滿足皇家貴族博雅尚古 風氣所特意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