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757 西周  青銅垂冠鳳鳥紋簋

757 西周  青銅垂冠鳳鳥紋簋

W34cm

來源
2005 年購自日本收藏家

預估價

TWD
1,600,000-1,800,000
USD
50,300-56,600
HKD
400,000-450,000
RMB
363,640-409,090
2024春季拍賣
拍賣|
2024年5月26日(星期日) 4:00pm
預展|
2024年5月18-24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2024年5月25日 上午10:00至下午4:00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聯絡資訊:
+886-2-2358-1881
art@yu-jen.tw
 

拍品簡述

簋侈口,束頸,垂腹,圈足外撇。肩、腹及足滿飾雷紋錦地,肩腹兩側飾鳳首耳,下帶垂 珥,鳳頭頂花翎,橄欖眼,尖喙,珥似象鼻上卷,構思獨特。肩腹周身鳳鳥對稱排列,每 一鳳鳥紋之間以突起獸首裝飾,並以下延至腹底的一條豎棱紋分隔。肩飾長體鳳鳥紋,腹 部飾尖喙垂冠鳳鳥紋,回首卷尾,呈 S 形,冠上長羽錯落有致的飄垂於胸前,瑰麗多姿。 足飾變體鳥紋,方向相反,一上一下,線條比例流暢。 

古代青銅食器種類繁多,簋乃盛放已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亦是重要禮器, 在商周時代為貴族身分高低的象徵。據《禮記》記載,簋是以偶數組合與奇數的列鼎配合 使用,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而如本品裝飾繁 複之特徵,盛行時間大致在商晚期至西周早期之間,列證如上海博物館庋藏商代晚期〈執 簋〉(圖一)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庋藏西周早期〈青銅獸面紋簋〉(圖二),可從微小的 紋飾變化中,發現西周早期承襲商代晚期的設計概念及鑄造技術。


文獻參考
圖一   商代晚期〈執簋〉,上海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夏商周青銅器研究-夏商篇(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頁 168,圖版 080
圖二   西周早期〈青銅獸面紋簋〉,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庋藏,摘錄自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網站

周朝把鳳奉為聖鳥。《國語、周語上》:「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鳳鳥作為貴重禮器裝飾題 材自此開始興盛。「垂冠鳳鳥紋」是西周中期青銅器最為流行的紋飾,在河南安陽殷墟、陝西關 中地區與四川成都平原,是三個重要青銅器出土地,所出土之類似器物紋飾有所差異,代表三 地青銅文化之間的交流。細觀所出之「簋」器,亦見紋飾從獸耳轉化鳳首耳及垂珥的發展端倪, 但彼此之間是獨立紋飾。列證可見本件西周〈青銅垂冠鳳鳥紋簋〉,對照上海博物館庋藏西周中 期〈祖庚孫簋〉(圖三)及 1975 年法門鎮莊白村出土,於 1996 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陝西 省寶雞市扶風縣博物館庋藏西周中期〈垂冠鳳鳥紋簋〉(圖四),雙耳成為昂首豎冠的立體鳳鳥, 兩足如垂珥。三者間鳳鳥及周身紋飾組合,仍有沿襲商代晚期,或轉化西周早期之特徵,體現 當時的審美和文化潮流。本品型制敦厚古樸,鏽色自然,紋飾雕刻精細簡練且流暢,注重整體 效果,為件氣勢非凡之佳品。


文獻參考
圖三   西周中期〈祖庚孫簋〉,上海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夏商周青銅器研究-西周篇 ( 上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頁 306,圖版 323
圖四   西周中期〈垂冠鳳鳥紋簋〉,1975 年法門鎮莊白村出土,1996 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博物館庋藏, 
摘錄自扶風縣博物館網站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五   西周,西元前十世紀〈青銅簋〉,拍賣於紐約佳士得 2010 年 9 月 16 日,編號 878,成交價 USD 2,994,500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