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銅鑄鎏金,金光熠熠,富麗耀眼。呈三曲式 S 形立姿, 頭梳高聳立髻,嚴頂菱花,額上穿戴五葉寶冠,正面冠葉雕 刻大鵬金翅鳥。尊佛女性形像突出,眉目與雙唇曲線優美, 面容寧謐慈祥。頸飾華麗項圈,U 形連珠瓔珞,臂戴菱形花 釧,手腕及踝戴連珠環鐲,增添華麗璀璨氣息。主臂右手 下垂,掌心向外結與願印,左手向上施說法印,身後雙手 或結法印或執法器(已佚)。袒露上身,束腰帶,胯間斜束 寶帶,寶帶垂角於身側輕盈飛逸,莊重而不失秀美。下著貼 體褲裙,肌肉起伏隱現,絲織物質感強烈。足下為仰覆高蓮 座,蓮瓣飽滿,座上緣飾連珠紋,裝飾手法承襲笈多佛像的 藝術特點。
十二世紀前,印度帕拉王朝佛造像仿效古典笈多風格,形成 特有面貌,是佛教藝術蓬勃發展的時代,其造像衣著多薄而 貼體,僅在衣緣處施以凸起線條,或在袈裟表面陰刻花紋, 或綢裙表現手法,也為西藏的工匠所承襲。如北京故宮博 物院庋藏十一 / 十二世紀 東北印度〈銅四臂觀音菩薩立像〉 (圖一),其自然姿態與風格,可為本尊像相似之例證。然本 品在吸收古代印度造像藝術手法基礎上,融入不同時代的審 美觀和雕刻技藝,從而形成具鮮明地區和民族特色之藝術風 格,造像與東北印度風格大為不同,開始追求肌肉之表現和 裝飾華美,軀體圓實,紋飾繁縟,充分展現西藏佛像藝術的 主流風格。
文獻參考
圖一 十一 / 十二世紀 東北印度〈銅四臂觀音菩薩立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圖像與風格: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造像(下)》,紫禁城出版社,2002 年,頁 278,圖版 111
十二世紀前,印度帕拉王朝佛造像仿效古典笈多風格,形成 特有面貌,是佛教藝術蓬勃發展的時代,其造像衣著多薄而 貼體,僅在衣緣處施以凸起線條,或在袈裟表面陰刻花紋, 或綢裙表現手法,也為西藏的工匠所承襲。如北京故宮博 物院庋藏十一 / 十二世紀 東北印度〈銅四臂觀音菩薩立像〉 (圖一),其自然姿態與風格,可為本尊像相似之例證。然本 品在吸收古代印度造像藝術手法基礎上,融入不同時代的審 美觀和雕刻技藝,從而形成具鮮明地區和民族特色之藝術風 格,造像與東北印度風格大為不同,開始追求肌肉之表現和 裝飾華美,軀體圓實,紋飾繁縟,充分展現西藏佛像藝術的 主流風格。
文獻參考
圖一 十一 / 十二世紀 東北印度〈銅四臂觀音菩薩立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圖像與風格: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造像(下)》,紫禁城出版社,2002 年,頁 278,圖版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