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侈口,折沿,直頸,腹碩飽滿,三乳足向外斜伸。腹與足背飾凸脊,肩部有棱線 一周。通體施粉青釉,釉層滋潤,釉色晶瑩透明,富有光澤。棱線處不易停釉,釉 層較薄,透出白色胎骨。三足內側各有小氣孔,足底無釉,露胎處火石紅發色自 然。此種凸脊使釉色的對比更為柔和典雅,在視覺上形成完美穩重感。相似之例可 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宋〈龍泉窯青瓷鬲式爐〉(圖一)及清宮舊藏,北京故 宮博物院庋藏宋〈龍泉窯三足爐〉(圖二),與本器皆是宋代粉青釉色鬲式爐佳品, 色澤青翠淡雅,釉面光澤柔和,分外綽約。
文獻參考
圖一 宋〈龍泉窯青瓷鬲式爐〉,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二 宋〈龍泉窯三足爐〉,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下)》,
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 年,頁 140-141,圖版 126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鬲式爐〉,拍賣於西冷印社 2017 年 12 月 23 日,編號 1296,成交價 RMB 943,000
龍泉窯在南宋發展鼎盛,採用多次施釉法,以增加釉層厚度,創 製出如冰似玉,釉若凝脂的粉青、梅子青、蔥翠等代表性釉色, 形成自身特點與風格,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宋趙 彥衛《云麓漫鈔》:「青瓷器⋯⋯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艾 色⋯⋯近臨安亦自燒之,殊勝二處。」宋代鬲式爐的靈感來源取 材於商周青銅器「鬲」,而對鬲式爐的喜愛,則反映出當時文人 士大夫崇古復古之風。本件鬲式爐腹部至足部凸起三條棱線,逼 真模仿銅器出筋的裝飾效果。器形端莊典雅,線條曲直有致,色 澤淡雅若露,予人穩重敦厚之感,亦是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文獻參考
圖一 宋〈龍泉窯青瓷鬲式爐〉,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二 宋〈龍泉窯三足爐〉,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下)》,
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 年,頁 140-141,圖版 126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鬲式爐〉,拍賣於西冷印社 2017 年 12 月 23 日,編號 1296,成交價 RMB 943,000
龍泉窯在南宋發展鼎盛,採用多次施釉法,以增加釉層厚度,創 製出如冰似玉,釉若凝脂的粉青、梅子青、蔥翠等代表性釉色, 形成自身特點與風格,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宋趙 彥衛《云麓漫鈔》:「青瓷器⋯⋯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艾 色⋯⋯近臨安亦自燒之,殊勝二處。」宋代鬲式爐的靈感來源取 材於商周青銅器「鬲」,而對鬲式爐的喜愛,則反映出當時文人 士大夫崇古復古之風。本件鬲式爐腹部至足部凸起三條棱線,逼 真模仿銅器出筋的裝飾效果。器形端莊典雅,線條曲直有致,色 澤淡雅若露,予人穩重敦厚之感,亦是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