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作半剖蓋罐式,後壁平坦露胎,設有二孔可穿繫固定於牆面或轎子之內,故有壁瓶或轎瓶之稱。蓋呈斜展瓜棱,瓜蒂形金鈕,束頸,圓肩,鼓腹下弧收,足微撇。器面連續菱形綠彩花瓣格紋邊飾,映稱以粉紅、藍料彩為主體花瓣,形成繽紛華美的錦地紋。外壁凸起雕飾礬紅錦帶繫結,隨錦帶起伏曲褶,飾以描金皮球花,中央袱繫結, 色彩奪目,呈現立體美感。足底礬紅描金橫書「乾隆年製」四字篆書款。整體配色雅致又不乏華貴之氣,賞心悅目。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粉彩開光山 水鏤空蓋瓶〉(圖一),塔式蓋瓶造型新穎,與本器相似,可資參考,二者皆顯示出乾隆時期瓷器創新與高超繪製水準。
袱繫紋,又稱包袱紋,是以束帶織物為原型,施釉、刻劃或堆塑在器物上的一種紋飾,此種裝飾手法與古人用袱巾裹攜名貴物品以作獻禮的風尚有著密切關係。
圖一 清乾隆〈粉彩開光山水鏤空蓋瓶〉,H19.2cm,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琺瑯彩 ‧ 粉彩》,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 年,頁 131,圖版 114
圖二 清雍正〈銅胎畫琺瑯包袱式孔雀尾鼻煙壺〉H5.2cm,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年,頁 117,圖 II-009
圖三清乾隆〈銅胎畫琺瑯袱繫紋蓋罐〉H35cm,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編 5 -清畫琺瑯》,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頁 190,圖版 140
袱繫紋由繩紋演變而來,由提拿器具的真繩演變為裝飾器身之紋樣,其功能由實用性 轉向裝飾性,成為一種獨特美感。一般用於宮廷御用品裝飾,常見於瓷器、琺瑯器、 玻璃器,尚見漆器、玉器等。因「包袱」與「包福」、「百福」諧音,寓意吉祥。相似 之例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雍正〈銅胎畫琺瑯包袱式孔雀尾鼻煙壺〉(圖二)及 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銅胎畫琺瑯袱繫紋蓋罐〉(圖三),其獨特器 形,優美流暢的袱繫紋飾,帶有美好之意,在雍正、乾隆時期開始流行。
「壁瓶」亦稱「轎瓶」,此種將瓶子做成半剖造型,其背後有掛孔, 可貼合壁面,以方便懸掛於牆上,出現於明清時期,始燒於明萬曆 時期。萬曆十九年高濂《遵生八箋》云 :「床內後柱上釘銅鉤,用 掛壁瓶,四時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滿床,臥之神爽意快,冬夏兩 可」;清代大量生產,尤以乾隆時期最為多見。
從傳世品及《清檔》資料可知,乾隆帝曾多次下旨燒造壁瓶,用以裝飾內廷及文房陳設。在造型方面多姿多彩,有葫蘆形、包袱式、瓜棱式等,其製作精美, 品種豐富,遠非前朝所比,且又可與建築裝飾、雕塑藝術相結合,是中國陶瓷器形中極為特殊的品種。
乾隆朝長達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空前繁榮。《古銅器考》稱讚乾隆製瓷業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藍浦所著《景德鎮陶錄》記載:「陶至今日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全;仿古法先,花樣品式、咸月異歲不同矣。而御窯監造,尤為超越前古。」其中彩瓷占有極高比例,琺瑯彩、粉彩等 瓷器,皆達到藝術史上的新高度,且造型更加豐富多元,可謂迎來空前絕後的巔峰。本件清乾隆〈粉彩錦地袱繫紋壁瓶〉,一改雍正時期靈秀典雅風格,轉而傾向追求製作工藝精細,紋飾華麗繁縟。 不僅在造型方面趨於多樣化,以繪畫和堆貼相結合,在設色用彩等裝飾工藝上更有其獨特表現,別具風姿。
袱繫紋,又稱包袱紋,是以束帶織物為原型,施釉、刻劃或堆塑在器物上的一種紋飾,此種裝飾手法與古人用袱巾裹攜名貴物品以作獻禮的風尚有著密切關係。
圖一 清乾隆〈粉彩開光山水鏤空蓋瓶〉,H19.2cm,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琺瑯彩 ‧ 粉彩》,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 年,頁 131,圖版 114
圖二 清雍正〈銅胎畫琺瑯包袱式孔雀尾鼻煙壺〉H5.2cm,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年,頁 117,圖 II-009
圖三清乾隆〈銅胎畫琺瑯袱繫紋蓋罐〉H35cm,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編 5 -清畫琺瑯》,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頁 190,圖版 140
袱繫紋由繩紋演變而來,由提拿器具的真繩演變為裝飾器身之紋樣,其功能由實用性 轉向裝飾性,成為一種獨特美感。一般用於宮廷御用品裝飾,常見於瓷器、琺瑯器、 玻璃器,尚見漆器、玉器等。因「包袱」與「包福」、「百福」諧音,寓意吉祥。相似 之例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雍正〈銅胎畫琺瑯包袱式孔雀尾鼻煙壺〉(圖二)及 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銅胎畫琺瑯袱繫紋蓋罐〉(圖三),其獨特器 形,優美流暢的袱繫紋飾,帶有美好之意,在雍正、乾隆時期開始流行。
「壁瓶」亦稱「轎瓶」,此種將瓶子做成半剖造型,其背後有掛孔, 可貼合壁面,以方便懸掛於牆上,出現於明清時期,始燒於明萬曆 時期。萬曆十九年高濂《遵生八箋》云 :「床內後柱上釘銅鉤,用 掛壁瓶,四時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滿床,臥之神爽意快,冬夏兩 可」;清代大量生產,尤以乾隆時期最為多見。
從傳世品及《清檔》資料可知,乾隆帝曾多次下旨燒造壁瓶,用以裝飾內廷及文房陳設。在造型方面多姿多彩,有葫蘆形、包袱式、瓜棱式等,其製作精美, 品種豐富,遠非前朝所比,且又可與建築裝飾、雕塑藝術相結合,是中國陶瓷器形中極為特殊的品種。
乾隆朝長達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空前繁榮。《古銅器考》稱讚乾隆製瓷業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藍浦所著《景德鎮陶錄》記載:「陶至今日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全;仿古法先,花樣品式、咸月異歲不同矣。而御窯監造,尤為超越前古。」其中彩瓷占有極高比例,琺瑯彩、粉彩等 瓷器,皆達到藝術史上的新高度,且造型更加豐富多元,可謂迎來空前絕後的巔峰。本件清乾隆〈粉彩錦地袱繫紋壁瓶〉,一改雍正時期靈秀典雅風格,轉而傾向追求製作工藝精細,紋飾華麗繁縟。 不僅在造型方面趨於多樣化,以繪畫和堆貼相結合,在設色用彩等裝飾工藝上更有其獨特表現,別具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