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作品為陶製成,由瓶、承盤及五個小杯組成,沿著口沿及外壁施釉,器皆半施釉,下部及器底露白胎,胎土色白堅實,精細致密。二次入窯燒造時,黃、綠、白三色熔融,流淌至腹部,釉彩垂淌不一,黃赭、綠色斑塊斑斕豔麗。瓶盤口,束頸,修肩,圓鼓腹下收,圈足。瓶體以變化的弧線構成,器型顯示出柔美勻稱感,為瓷器中經典的玉壺春瓶造形;承盤唇口,淺腹,下承高足外撇;杯唇口, 深弧腹,圈足。整體組合典雅大方,釉面流動瑰麗,渾厚沉穩中顯靈動,裝飾效果華貴大氣。將五個小杯置於承盤內,再取瓶倒上水酒,盡顯盛唐風韻氣度,也反映出唐代製陶工藝的水準。
茶、酒是唐代文人十分盛行的文化,為生活方式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茶一酒中,寄託著文人墨客們無限感懷與生活情思。文人們更是將茶酒文化與文學、禪宗等相結合,使其成為大唐獨有的盛世印記。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唐〈三彩杯盤〉(圖一),承盤敞口,坦底,內置小杯環繞中心小罐,應是飲茶之用。而本套唐〈三彩盤口瓶、盤及杯〉承盤高足外撇,邊置玉壺春瓶,應是飲酒之用。然在唐代文人眼中,酒相比於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和作用,就是其為隨心隨性和及時行樂的重要代表。詩人盛讚美酒,在美酒中揮灑自如,文思泉湧,唐朝時期嗜酒詩人更是不勝枚舉,「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即為代表人物。
文獻參考 圖一 唐〈三彩杯盤〉,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摘錄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
陶器發明在原始社會就已出現,有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齊家文化等,是人類的第一項科技產物。隋唐與五代的陶器承繼前代遺緒,尤其是陶塑藝術進入另一燦爛境界,其成型方法豐富,主要有黏結法(捏塑法)、輪製法和模製法等。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712-756年)盛行的三彩陶器,吸引世人目光。這種簡稱唐三彩的低溫釉陶器,以大型生動人物與動物陶塑著稱,然亦有生活用器,如瓶、壺、罐、缽、杯、碗、盂、枕、燭台等。本套作品以輪製法製成,器型規整,厚薄均勻,器表和內部留有平行螺旋紋,三彩釉水自然流淌,彼此交融,明快透徹,光亮滋潤,呈現出釉色絢麗多彩之美感,與同時代的文學、繪畫、書法、雕塑、建築等藝術形式交互輝映,共構大唐帝國的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