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以藍玻璃為材,色澤鮮豔通透,呈八角形,雙面凸起四棱,如寶石明亮切形,製作工藝精湛,在光線的作用下折射出晶瑩透亮的形體和質感,使煙壺輕盈嬌小的體態呈現出迷人的光澤,令人心醉。
雍正、乾隆兩朝大量地生產鼻煙壺,作為賞賜與饋贈王公大臣之禮,成為達官顯貴與嬪妃秀閣間的流行玩意。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記載:「乾隆三年四月初三日,副司庫石美玉來說,為玻璃廠做得端陽節呈進各色玻璃鼻煙壺七十個。」(圖一),可見鼻煙壺在盛清已發展成為皇帝餽贈犒賞的制度。又基於對寶石的喜愛與對料器技術的掌握,喜以各色玻璃模擬寶石類材質或切形表現西洋風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十八世紀〈紅色玻璃八角鼻煙壺〉(圖二)為仿紅寶石,本件〈寶石藍透明玻璃磨花八角鼻煙壺〉為仿藍寶石,足見此類鼻煙壺在帝王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本品刻面幾何造形,平穩端莊,通體細緻平整,線條簡練,光明豔麗,盡顯藍寶石般的獨特美感。
文獻參考 圖一 乾隆三年四月初三日之記載
出處:《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 8.乾隆二年起乾隆四年止》,人民出版社,2005 年,頁 429
圖二 十八世紀〈紅色玻璃八角鼻煙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年,頁 130,圖 II-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