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佛精銅鑄造,鎏金璀璨,熠熠生輝。面相方圓端莊,肉髻高聳,螺髮排列規整飾靛藍,上有寶珠頂嚴。寬額豐頤,雙耳垂肩,彎眉細長,眉間有圓形白毫,眼瞼低垂,目光下斂,雙目宛若未開的蓮花苞,俯視芸芸眾生,神態慈祥柔和。身形飽滿圓潤,頸施三道弦紋,寬肩細腰,比例勻稱。著袒右袈裟,薄衣貼體,袈裟邊緣綴雙連珠紋,中間陰刻波浪紋,搭敷在肩頭的衣襟,層層褶皺,表現出衣物的輕柔質感。雙手交疊置於腹前,結禪定印,上托寶瓶,似已进入三摩地之高妙境界。手部雕琢精細,似乎金色銅軀之下充盈血肉。全跏趺坐,膝間的裙角呈放射狀鋪於座面。
無量壽佛,俗稱長壽佛,亦稱阿彌陀佛,代表光明無邊,壽命無限。是大乘佛教中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與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和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並稱「橫三世佛」。常與白度母和尊勝度母組合,稱為「長壽三佛」,是藏傳佛教寺廟中的常見組合,被比擬為幸福長壽的象徵,廣受歡迎。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十三/十四世紀 西藏〈釋迦牟尼佛坐像〉(圖一),尊像造形與姿態和本品相似,可資品鑑。
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地域風格的喜馬拉雅藝術,一直是藏家競逐重點。藝術專家崔仕廷 (Tristan Bruck)便提供幾個資源供藏家參考,「喜馬拉雅藝術資源網」即為其一。曾於 2017 年香港蘇富比創下 17,500,000 港幣高價的十四世紀〈尼泊爾鎏金銅文殊菩薩坐像〉(圖二)便載於此網站。而本造像不僅體現出高超藝術水準,更著錄於喜瑪拉雅藝術資訊網,編號30122,再次驗證其珍稀價值。
 |
文獻參考 圖一 十三 / 十四世紀 西藏〈釋迦牟尼佛坐像〉,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藏傳佛教造像》,香港商務印書館, 2003 年,頁 159,圖版 152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十四世紀〈尼泊爾鎏金銅文殊菩薩坐像〉,喜瑪拉雅藝術資源網編號 13435, 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17 年 10 月 3 日,編號 3122,成交價 HKD 17,500,000 |
註:喜瑪拉雅藝術資訊網,為著名學者、前魯賓博物館館長 Jeff Watt 於1997年創立。定義為「喜馬拉雅風格藝術」,包括青藏高原,尼泊爾,克什米爾,不丹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最北部等區域的宗教文化特徵。
喜馬拉雅藝術資源網站不擁有任何實際藝術品,僅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大學和私人收藏。通過數據庫識別並分類所有圖像,包括繪畫,雕塑,法器,壁畫等,記錄過去及現在,因收藏或出版物而聞名的所有喜馬拉雅藝術品,是一個以全面教育和研究數據庫為目的的虛擬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