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Jen Taipei Art & Antique Auction | Private Sales

MENU

Archaistic Collection

仿古之風始於宋代,當時文人熱衷於通過古器物考證古代典章制度,且以好古來增添文房清趣,因而興起使用銅、瓷、玉、琺瑯等材質仿製古代器物之風。乾隆皇帝格外注重仿古,以追求「返樸還淳」、「形制古雅」為樂趣,更下令編纂《西清古鑑》,該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 年)依仿北宋《宣和博古圖》體例,於殿廷陳列與內府儲藏的青銅鼎彝古器中,選收一千五百器精繪形模、備摹款識並細說詳其形制、尺寸,歷時約二十年始成。

青銅禮器為正統思想中,理想禮樂制度的集中體現,是古典美學的凝聚,更是乾隆帝對自我功業極度陶醉的表現。因上古禮器象徵興盛、賢德的帝王時代,以及對宋、明以來,文人好古思想的認同,因此仿古玉器是乾隆玉雕類別中很重要的一項,藉仿古玉器重現「古時無、幸今時有」的誇耀心理。當時的仿古玉器基本為宮中造辦處製作,玉匠臨摹古譜,取其神韻,更要求符合聖意,滿足皇室審美意趣,其製作工藝精益求精,不惜工本,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320十八世紀 白玉三羊開泰抱月瓶
H12cm
來源: 紐約佳士得1978 年11 月9 日編號158
Salisbury-Mohawk Gallery 收藏
紐約佳士得1983 年12 月1 日編號662


上行下效興起仿古風

十八世紀,整個社會風尚傾向於復古,仿古器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在形式上仿古,即以青銅器或古玉為藍本,進行完全仿古;二是根據新意改作;三是在風格上仿古,器型和紋飾比古器多有增損,然仿其神韻。三種形式中完全仿古者所佔比例高,並以琺瑯、玉、瓷、銅等材質製作。主要器型包括鼎、尊、簋、卣、壺、觥和璧等,作品的主體紋飾則以獸面紋、蟠螭紋、夔龍紋、蕉葉紋、雲雷紋為主,圖案的構成較之古青銅器圖案有所變化,為摹古而不泥於古之表現。本次編號317 -333,便是十八世紀典型的仿古作品,既有上古之樣,又具時代之風,顯露濃郁的時代特色。


317 十八世紀 白玉夔龍紋蓋盒
L7cm



318 十八世紀 白玉海棠式花觚
H14.8cm



319十八世紀 白玉雙鳳尊
W18cm



322十八世紀 白玉四獸首耳方形蓋爐
W11cm



323十八世紀 青白玉福壽如意雙活環耳蓋爐
W17.5cm



324十八世紀 白玉雙獸首銜活環耳長方蓋爐
W18.5cm



326清乾隆 銅鎏金夔龍寶相花紋雙耳扁壺
「 大清乾隆年製」款
H25cm
來源: 歐洲私人收藏
台北宇珍2013 年11 月17 日編號249
北京保利2015 年12 月9 日編號988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