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XTRAORDINARY COLLECTION OF CHINESE ART FROM HERITAGE MUSEUM OF ASIAN ART, CHICAGO II (EVENING SALE) PREV NEXT 此次「芝加哥亞洲傳統藝術博物館精萃 II」專拍再次呈獻二十五件精彩佳品, 有來自香港奉文堂、埃及Pierre de Menasce 男爵、密西根州霍蘭市John and Rose Meengs 伉儷、德國Gerard Arnhold、倫敦Spink & Son Ltd、Alan and Simone Hartman伉儷、S. Marchant & Son、美國Henry W. Bloch、Charles A. Greenfield 伉儷、Alice Boney 及鴻禧美術館與蒙特雷藝術博物館等之舊藏,其中也包含梅英明先生的私人珍藏。此批藏品曾於2014 年博物館初創時展出,2017 年博物館喬遷並重新開幕後,以捐贈者的收藏品為主要展示,便未再展出這批佳藏。 左圖:芝加哥亞洲傳統藝術博物館創辦人梅英明(Jeffery Moy) 右圖:1996 年香港奉文堂陳淑貞女士於倫敦新居落成,邀請文物藝術愛好者聚會,會中梅英明結識雲中居張偉華先生 ©張偉華 芝加哥亞洲傳統藝術博物館為梅英明先生於2014 年創立,從收藏到知識推廣及文化傳承,希冀透過中國藝術傳播亞洲文化至各地,這是他對藝術品熱情的展現。芝加哥當地對博物館的成立極為重視,開幕時,包含芝加哥美洲華裔博物館館長薛安妮、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王永副總領事、伊利諾伊州州長高級決策顧問馬靜儀以及政商名流等眾多嘉賓雲集,紛紛獻上誠摯的祝福。 然為打造出世界級一流品質,館方又陸續耗資逾400 萬美元,遷移至一個面積達18000 平方英尺的新空間,並設立研究中心、圖書館,館藏藝術類書籍近萬冊。館內藏品則約千餘件,包括古代玉器、青銅器、皇家瓷器、鼻煙壺、紡織品、銀具及中式傢俱等永久展品,以及部分借展品。博物館於2017 年再次隆重開幕,獲得多方佳評,更榮列蘇富比拍賣推薦之中國藝術博物館。博物館也定期展出不同主題的特展及文化活動,不僅陳列中國傳統藝術和文化的歷史記憶,亦能盡讀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 左圖:梅英明與知名亞洲古董收藏家Marci Shein 右圖:王世襄伉儷、知名收藏家暨企業家羅桂祥及梅英明 從創立至今,博物館持續接受各方捐贈,由於各方對藝術的熱情,現有展區已難以呈現豐富的重要收藏。因此博物館重新規劃,即將喬遷至芝加哥South Morgan Street,預計2022 年2 月重新開幕,新的空間更加寬敞典雅,將於一樓設立商品部,以文創藝術品及各類相關文物藝術書籍為主;二樓提供私人重要展覽;三樓為博物館主要展覽場域,輪流展出重要館藏;四樓設圖書館,並有研究中心開放給學者及學生交流。屆時芝加哥將再掀起一股中國藝術熱潮。 左圖:梅英明與王世襄伉儷、毛瑞(前哈佛藝術博物館中國部策展人) 右圖:梅英明向芝加哥第11 區區長Patrick Thompson 介紹館藏珍品 談起博物館創辦人梅英明先生,本為芝加哥華埠第三代,祖父梅東宜為著名梅氏三兄弟之一,十九世紀末偕宗族自西岸遷入美中地區,建立芝城華埠。1911 年,孫中山赴美國芝加哥成立同盟會時,會員便多出自梅氏家族。整個梅氏家族對移居芝加哥的華人影響深遠,見證了芝加哥中國城的發展與變遷。 梅英明先生多年來熱心華人社區建設,尤其是中華文化的保存和傳揚。幼時他便對歷史很感興趣,甚至立志成為考古學家。雖然之後的事業發展有所差異,但還是行走在歷史、藝術這條道路上。於六十年代開設古董店,結識大收藏家艾弗里.布倫戴奇(Avery Brundage,1887-1975),布倫戴奇為運動員出身,後從事建築業,曾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長達二十年,還是一位藝術品收藏家,收藏大量亞洲藝術品。梅英明先生曾擔任布氏的特別助理,為其銷售重複性藏品,包含青銅器、玉器、瓷器及字畫等,梅氏因此與中國古董教父安思遠、英國著名古董商Giuseppe Eskenazi、比利時古董商青銅女王Gisele Croes、英國著名鼻煙壺收藏家Robert Kleiner、倫敦古董商Roger Keverne 等開始有生意上的往來,並培養出良好友誼。 左圖:梅英明與名收藏家John Lizzadro、前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奉文堂陳淑貞女士,四人於Lizzadro 博物館合影 右圖:梅英明與思源堂何安達 1967 年,布倫戴奇捐贈大量藏品予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舊金山自此成為北美亞洲藝術收藏重鎮。梅英明先生於此時受聘於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顧問,協助博物館與香港藝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鳳凰城藝術博物館、洛杉磯郡立博物館等諸多專業機構之間接洽收藏事宜。自此,梅氏作為古董商和藝術顧問,頻繁往返世界各地。更曾幫美國Stephen Junkunc 三世經紀珍貴古董文物,兩人交往甚深。Junkunc 於1978 仙逝後,畢生收藏由其子Stephen Junkunc 四世繼承,曾委由紐約Asian Gallery Oriental Art & Antiquities 估價。90 年代,Junkunc 四世因為飼養馬匹,開銷負擔極大,因此透過梅氏介紹,於紐約佳士得拍出一件汝窯〈青瓷盤〉及一張郭熙款〈秋山行者〉,即獲得極佳成績。梅氏之後偕同奉文堂陳淑貞女士向Junkunc 四世表露出對其父藏品的興趣,然價格已今非昔比,最終由於數量與金額等因素,不得不放棄洽談機會。此批珍貴文物最後由蘇富比、佳士得分三次拍賣,且大獲好評。 梅氏再次回憶起往事,感到可惜與扼腕,認為當初應該首先介紹給香港奉文堂陳淑貞女士購藏,以陳女士豪爽的個性,這批藏品非她莫屬。當初那件汝窯〈青瓷盤〉之後又現身1992 年香港佳士得,由香港收藏家區百齡以154 萬美元奪得;郭熙款〈秋山行者〉,則由美國收藏家王己千以143 萬美元收藏。事隔多年,今年(2021)三月紐約佳士得JUNKUNC 專場的封面作品唐/ 元〈玉駱駝〉即為梅英明先生拍得,稍稍填補了心中的缺憾。 提到陳淑貞女士,其與梅氏在古董藝術方面的品味相近,兩人志同道合,經常一同研究與探討藝術知識,交情深厚。此次編號101 至105 即梅氏於1990 年代直接購自陳淑貞女士的收藏。而兩人之間還有許多共同好友,如美國知名古董商藍理捷(J. J. Lally)、古玉專家雲中居主人張偉華先生等。藍理捷在1983 年離開蘇富比後,曾為他們經紀許多珍貴文物,包含青銅器、玉器、瓷器、鼻煙壺等,交流過程中亦師亦友,相互成長,既獲得豐厚回報,也奠定日後成立博物館的基礎。 芝加哥亞洲傳統藝術博物館舊址館內陳設場景 1989 年,梅氏因緣際會接手Paragon 書局,並將之由紐約遷往芝加哥,與大英博物館、故宮等全球多處著名博物館長年合作。在他專業的經營下,成為美國最重要的亞洲藝術書店,對於亞洲藝術的推廣、東西古董圈的融合與交流,有著無可取代的貢獻。也因為出版業的經營,梅氏與許多藝術專家深入交流,結識著名文物專家王世襄先生與黃花梨女王伍嘉恩女士。曾為協助王世襄先生出版專書,常侍王先生左右,因而獲得許多藝術知識與收藏的精闢建議。 芝加哥亞洲傳統藝術博物館舊址館內陳設場景 在藝術領域打滾多年,梅氏累積了豐碩收藏。為傳承中華文明與藝術的深厚精萃,在家族支持下,於2014 年創辦「芝加哥亞洲傳統藝術博物館」,從收藏到知識推廣,達成文化傳承的藝術大夢。 為發展更全面、完善而多元的藝術博物館,芝加哥亞洲傳統藝術博物館將重新規劃更寬廣的展示空間與流暢的參觀動線,將於2022 年盛大開幕。為讓博物館能夠更專注於館務的經營與各專業領域的發展,此次提供包含玉器、琺瑯器、金銅佛等精品舉辦第二場專拍,期待讓經典的東方藝術再次釋放令人著迷的璀璨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