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質,晶瑩細潤,純美典雅,局部微帶黃褐色沁。插屏一對呈長方形片狀,上方呈圓拱形,配木座。其一屏面雕琢洗象圖,四周山岩層疊,雲霧縹緲,一截松幹蜿蜒而出,松針茂密如輪。畫面中央瑞象長鼻闊耳,長牙粗壯,呈低首回望之姿。前方童子舉杖佇立,似在引領、安撫瑞象。另名童子攀附至象背,將手中水瓶傾倒,清水順著象身流瀉而下,立於瑞象身側的童子雙手拿掃帚正欲刷洗,後方另有老者與捧圓盆童子協助洗象;另面雕琢一叢清麗菊花,盎然盛開,花姿婉約。
另片插屏雕琢崎嶇山徑,童子執繡球逗弄大、小雙獅,瑞獅濃眉大眼,寬鼻闊嘴,身軀肌肉飽滿,脊骨清晰,長尾蓬鬆,大獅側首望向小獅,滿溢慈愛之情。後方老者拄杖,撫鬚觀望;另面琢梅樹屹立,寒梅朵朵綻放,畫面高潔秀雅。整體布局疏朗有致,層次分明,走刀似繪畫,亦能展現畫意難得之立體視覺效果,配以瑩潤玉料,令人讚嘆。
象諧音「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為吉祥、喜慶的祥瑞象徵,且象厚重穩行、能馱寶瓶,故有「太平有象」、「喜象升平」之說,陸游曾賦詩曰:「太平有象天人識,南陌東阡搗麥香」。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玉太平有象插屏一對〉(圖一),與本品皆以象為雕琢主題,並於另面配以梅花,使作品充滿祥瑞之餘,又顯文人雅致風骨,置於文房几案,別具逸趣。
屏風最早在周代已出現,稱作「依」或「邸」,《淮南子》: 「授車以級皆正設於屏外」,為敝障之物。至宋代,開始在文房中出現枕屏和硯屏,發展至清代,玉料充足,出現許多以玉為材之硯屏佳品,其不僅是書法、繪畫、雕刻等藝術形式的理想載體,同時標誌著使用者的身分和地位。細觀本對插屏,構圖華麗繁複,雕琢精緻細膩,成對的屏面鐫刻不同祥瑞主題,彼此相呼應又展現不同趣味,賦予作品更多意趣, 置於書齋可鑑畫意之美,亦得清賞之樂。
另片插屏雕琢崎嶇山徑,童子執繡球逗弄大、小雙獅,瑞獅濃眉大眼,寬鼻闊嘴,身軀肌肉飽滿,脊骨清晰,長尾蓬鬆,大獅側首望向小獅,滿溢慈愛之情。後方老者拄杖,撫鬚觀望;另面琢梅樹屹立,寒梅朵朵綻放,畫面高潔秀雅。整體布局疏朗有致,層次分明,走刀似繪畫,亦能展現畫意難得之立體視覺效果,配以瑩潤玉料,令人讚嘆。
象諧音「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為吉祥、喜慶的祥瑞象徵,且象厚重穩行、能馱寶瓶,故有「太平有象」、「喜象升平」之說,陸游曾賦詩曰:「太平有象天人識,南陌東阡搗麥香」。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玉太平有象插屏一對〉(圖一),與本品皆以象為雕琢主題,並於另面配以梅花,使作品充滿祥瑞之餘,又顯文人雅致風骨,置於文房几案,別具逸趣。
屏風最早在周代已出現,稱作「依」或「邸」,《淮南子》: 「授車以級皆正設於屏外」,為敝障之物。至宋代,開始在文房中出現枕屏和硯屏,發展至清代,玉料充足,出現許多以玉為材之硯屏佳品,其不僅是書法、繪畫、雕刻等藝術形式的理想載體,同時標誌著使用者的身分和地位。細觀本對插屏,構圖華麗繁複,雕琢精緻細膩,成對的屏面鐫刻不同祥瑞主題,彼此相呼應又展現不同趣味,賦予作品更多意趣, 置於書齋可鑑畫意之美,亦得清賞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