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以東珠為材,顆顆圓潤勻稱,光潤亮澤,四面微微凸起,其上雕琢壽字紋。其隔珠、佛頭與背雲皆為翠玉,佛頭呈光素葫蘆形,與背雲、墜角銜接處穿繫米珠及珊瑚珠,下配二金纍絲托水滴形翠玉墜角,色彩搭配素雅高貴,顯露尊榮氣韻。
清代將松花江流域所產珍珠稱為東珠,滿語「塔娜」,清皇室奉為至寶,只供御用,非民間之屬。且東珠朝珠僅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得以佩戴,乾隆四十五年亦規定:「真珠朝珠,定例惟御用,至皇子及親王郡主不但不准戴用真珠,即東珠亦不准用。嗣後分封王爵俱不必賞給珠子朝珠。」乾隆帝更曾在御製詩《采珠行》感慨其為「百難獲一稱奇珍」,取得甚為不易且稀少,至雍正以後,雖「偶有所獲,顆粒甚小,多不堪用」。
本件手串由十八顆珍貴東珠組成,尺寸均勻,渾圓大氣,更施以巧工於其上雕刻,工藝難度甚高,甚為精彩,當為清代帝后祝壽佳禮,意義非凡。
清代將松花江流域所產珍珠稱為東珠,滿語「塔娜」,清皇室奉為至寶,只供御用,非民間之屬。且東珠朝珠僅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得以佩戴,乾隆四十五年亦規定:「真珠朝珠,定例惟御用,至皇子及親王郡主不但不准戴用真珠,即東珠亦不准用。嗣後分封王爵俱不必賞給珠子朝珠。」乾隆帝更曾在御製詩《采珠行》感慨其為「百難獲一稱奇珍」,取得甚為不易且稀少,至雍正以後,雖「偶有所獲,顆粒甚小,多不堪用」。
本件手串由十八顆珍貴東珠組成,尺寸均勻,渾圓大氣,更施以巧工於其上雕刻,工藝難度甚高,甚為精彩,當為清代帝后祝壽佳禮,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