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井家族玉器珍藏
酒井繁松(1913-2015),生於富山縣黑部市,排行老么。上有一位兄長和三位姐姐。其父酒井助次郎是吉田工業株式會社專務取締役,自幼家境優渥,家族氣氛融洽。青年時期,繁松與酒井家族隨其父服務於吉田工業株式會社,1951年公司總部遷至東京都時,看準戰後物資貧乏的商機,便獨自創立酒井株式會社,經營美國進口牛仔褲布料、成衣以及配件等的相關貿易,因精準的眼光與魄力,酒井的事業開始飛躍成長。
酒井繁松的收藏,起源自東京博物館之展覽。二戰後,帝室博物館改稱「國立博物館」,1952年改稱「東京國立博物館」,1968年館內東洋館開放,展出的美術品主要為來自中國、朝鮮半島等亞洲地區的藝術品。根據官方統計,在二戰期間被日軍運回的珍貴中國文物約有十萬件,一般文物更是不計其數,約有數百萬之多。因為博物館展出大量中國精品,使酒井繁松有機會接觸中國字畫及玉器等藝術,因喜愛而深入瞭解,進而收藏。
1972年,中日雙方恢復正式邦交後,在經濟、文化、科技等眾多方面開展雙邊合作。1973年,酒井繁松從橫濱搭船到天津,再進入北京從事貿易。此時期,北京著名的傳統文化商業街道「琉璃廠」,以經營古書字畫、文房四寶、珠寶玉器而聞名。本次拍賣編號 515至544即為酒井繁松於1974至1984年間在北京琉璃廠透過友人介紹而獲得之收藏,並由家族傳承,今由其孫輩家屬所提供。
白玉質,細膩瑩潤,通身有褐色沁斑及綠色銅鏽。羊呈臥姿,昂首望天,雙角向後彎曲,其上琢出數道脊痕,弧度優美立體。鼻吻窄而前凸若短榫,嘴部閉合,雙眼圓凸,頜下短鬚,胸前有細刀琢刻的短陰線以示羊毛。身軀豐滿微扭,短尾下垂,四肢矯健,前足一跪一伸,後足貼臥於腹下,蹄趾雕琢分明,動態感強烈。羊臀部設一圈凹槽,或作插置燈盤使用,應屬漢代實用器兼陳設觀賞器。整體造形準確,打磨圓潤,展現出羊之溫順性情與肥美體態,實屬珍罕。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漢〈玉臥羊〉(圖一)及東漢〈玉臥羊硯滴〉(圖二),與本品同屬漢代玉羊圓雕,然本品姿態更為強烈,羊首表情及神態表現得更加細膩傳神,略勝一籌。
中國最早的燈具出現在戰國,秦漢時期已有用金屬製作的燈。如屈原《楚辭・招魂》:「室中之觀多珍怪些,蘭膏明燭,華容備些,二人侍宿射遞代些⋯⋯娛酒不廢,沈日夜些,蘭膏明燭,華鐙錯些」。或朱熹註云「錠也。錠中置燭,故謂之鐙,華謂其刻飾華好或為禽獸之形也,錯置也」。燈具造形多樣,有人物形、動物形、植物形及仿日常器皿等。動物形燈即將燈具做成各種飛禽走獸形狀,流行於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其中以牛、羊、虎和獅子造形居多。目前所見的典型銅羊燈,如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庋藏西漢〈羊尊銅燈〉(圖三),燈盤背負於羊背,巧妙運用羊的造形為設計,別具巧思。
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為吉祥、美好、善良的象徵,《說文》:「羊,祥也」,且古器物銘文中「吉祥」多作「吉羊」;羊也是講禮儀、遵道德的化身。《詩・小雅・無羊》曰:「羔羊,鵲巢之國也,召南之政,在位皆儉節正直,德如羔羊也」。而圓雕玉羊則常見於兩漢。本件玉臥羊在白天作為擺飾,夜間於臀部插置燈盤則作燈使用,別樣的設計創造出特殊享受。整體寫實性極強,羊呈靜態俯臥狀,身軀飽滿肥碩,形神俱備,頗具韻味,是漢代眾多燈具中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上乘之作。
註
日本收藏家久井繁松曾告知家屬,本件漢〈白玉臥羊〉與編號 532 漢〈白玉辟邪形硯滴〉,為同時期作品,出自同坑,故兩者玉質、雕工、沁色等皆極為相似,遙想漢代時期能擁有如此精緻的動物圓雕精品,極為不易,可想見原主人之崇高地位,甚為難得。
酒井繁松(1913-2015),生於富山縣黑部市,排行老么。上有一位兄長和三位姐姐。其父酒井助次郎是吉田工業株式會社專務取締役,自幼家境優渥,家族氣氛融洽。青年時期,繁松與酒井家族隨其父服務於吉田工業株式會社,1951年公司總部遷至東京都時,看準戰後物資貧乏的商機,便獨自創立酒井株式會社,經營美國進口牛仔褲布料、成衣以及配件等的相關貿易,因精準的眼光與魄力,酒井的事業開始飛躍成長。
酒井繁松的收藏,起源自東京博物館之展覽。二戰後,帝室博物館改稱「國立博物館」,1952年改稱「東京國立博物館」,1968年館內東洋館開放,展出的美術品主要為來自中國、朝鮮半島等亞洲地區的藝術品。根據官方統計,在二戰期間被日軍運回的珍貴中國文物約有十萬件,一般文物更是不計其數,約有數百萬之多。因為博物館展出大量中國精品,使酒井繁松有機會接觸中國字畫及玉器等藝術,因喜愛而深入瞭解,進而收藏。
1972年,中日雙方恢復正式邦交後,在經濟、文化、科技等眾多方面開展雙邊合作。1973年,酒井繁松從橫濱搭船到天津,再進入北京從事貿易。此時期,北京著名的傳統文化商業街道「琉璃廠」,以經營古書字畫、文房四寶、珠寶玉器而聞名。本次拍賣編號 515至544即為酒井繁松於1974至1984年間在北京琉璃廠透過友人介紹而獲得之收藏,並由家族傳承,今由其孫輩家屬所提供。
白玉質,細膩瑩潤,通身有褐色沁斑及綠色銅鏽。羊呈臥姿,昂首望天,雙角向後彎曲,其上琢出數道脊痕,弧度優美立體。鼻吻窄而前凸若短榫,嘴部閉合,雙眼圓凸,頜下短鬚,胸前有細刀琢刻的短陰線以示羊毛。身軀豐滿微扭,短尾下垂,四肢矯健,前足一跪一伸,後足貼臥於腹下,蹄趾雕琢分明,動態感強烈。羊臀部設一圈凹槽,或作插置燈盤使用,應屬漢代實用器兼陳設觀賞器。整體造形準確,打磨圓潤,展現出羊之溫順性情與肥美體態,實屬珍罕。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漢〈玉臥羊〉(圖一)及東漢〈玉臥羊硯滴〉(圖二),與本品同屬漢代玉羊圓雕,然本品姿態更為強烈,羊首表情及神態表現得更加細膩傳神,略勝一籌。
中國最早的燈具出現在戰國,秦漢時期已有用金屬製作的燈。如屈原《楚辭・招魂》:「室中之觀多珍怪些,蘭膏明燭,華容備些,二人侍宿射遞代些⋯⋯娛酒不廢,沈日夜些,蘭膏明燭,華鐙錯些」。或朱熹註云「錠也。錠中置燭,故謂之鐙,華謂其刻飾華好或為禽獸之形也,錯置也」。燈具造形多樣,有人物形、動物形、植物形及仿日常器皿等。動物形燈即將燈具做成各種飛禽走獸形狀,流行於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其中以牛、羊、虎和獅子造形居多。目前所見的典型銅羊燈,如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庋藏西漢〈羊尊銅燈〉(圖三),燈盤背負於羊背,巧妙運用羊的造形為設計,別具巧思。
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為吉祥、美好、善良的象徵,《說文》:「羊,祥也」,且古器物銘文中「吉祥」多作「吉羊」;羊也是講禮儀、遵道德的化身。《詩・小雅・無羊》曰:「羔羊,鵲巢之國也,召南之政,在位皆儉節正直,德如羔羊也」。而圓雕玉羊則常見於兩漢。本件玉臥羊在白天作為擺飾,夜間於臀部插置燈盤則作燈使用,別樣的設計創造出特殊享受。整體寫實性極強,羊呈靜態俯臥狀,身軀飽滿肥碩,形神俱備,頗具韻味,是漢代眾多燈具中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上乘之作。
註
日本收藏家久井繁松曾告知家屬,本件漢〈白玉臥羊〉與編號 532 漢〈白玉辟邪形硯滴〉,為同時期作品,出自同坑,故兩者玉質、雕工、沁色等皆極為相似,遙想漢代時期能擁有如此精緻的動物圓雕精品,極為不易,可想見原主人之崇高地位,甚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