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屏紫檀木雕成,座屏之站牙、餘塞板、披水牙與座墩等紫檀面板,皆滿雕變形勾連雲紋與獸面紋等精緻紋飾。屏心正中作圓形開光鑲嵌漢代玉璧,玉璧中心紫檀木圓臍固著,璧臍周緣亦起一圈繩索紋,內浮雕乾卦圖案及雙夔龍紋。開光外緣及屏心邊框各凸起繩索紋一周,板四角淺浮雕繩索繫帶玉璧紋。背面鐫隸書填金《詠黃玉璧》:「伯雍種態寧,子產薦圓靈,色自如蒸栗,精惟化填星,剛柔葉中德,溫潤永千齡,鄙矣趙卿問,懷哉鮑氏銘」,末署:「御製玉璧詩,臣蔣賜棨敬書」。
此插屏鑲嵌之漢代玉璧為青黃玉質,細膩光澤,局部帶有褐黃沁色。器表光素斑斕,展現大器不琢的典雅氣息。玉璧在上古時期作為禮器使用,《周禮》:「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喻意四方豐登,耕收興旺。整器古樸自然,沉穩典雅,簡潔中可見規矩,嵌於紫檀座上,以作文房供玩之用,契合皇家品味。
清宮遺存的古代玉器,絕大多數為乾隆時期所搜集。這些古代玉器經過乾隆帝御覽後,被廣泛收存、陳設於各處宮殿,成為一道韻致典雅的風景。其中,乾隆帝在鑑賞古玉璧後,都要求予以妥善保存,或配以囊匣放入百什箱中,或配托座陳設於宮殿。而對於體量較大者,更多是用紫檀、紅木等高檔材料製成插屏,將玉璧嵌於其中,並在插屏上刻相應的御題詩,成為歷史與藝術完美結合的藝術佳構。今北京頤和園庋藏清乾隆〈御題紫檀框青玉蒲紋璧插屏〉(圖一),與本品應屬同類收存作品,用於美化宮殿各處之陳設。
清宮檔案中,製作這種嵌玉璧插屏的記載屢見不鮮。僅以乾隆三十五年為例,就有「三月初二日,太監胡世傑交漢玉臥蠶璧一件,系如意館刻得字。傳旨:配做插屏…閏五月二十日庫掌四德將漢玉臥蠶璧一件配得雕龍紫檀木插屏一座,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進。奉旨:將插屏交懋勤殿背後刻詩」;「閏五月十三日,太監胡世傑交紫檀木插屏一件,隨漢玉素璧一件。傳旨:將插屏另換芯板下槽,玉璧安穩,配紫檀木臍雕乾字」;「十月三十日,太監胡世傑交漢玉夔龍璧一件。傳旨:著配插屏。」「十二月十二日,太監胡世傑交漢玉穀璧一件,系道凝堂撤下,本文璧始姬周非卯金。傳旨:著配做插屏⋯⋯於三十七年三月初五日將嵌漢玉穀璧紫檀木插屏一座刻詩,持進交內殿帶往熱河訖」等等。其中,閏五月十三日所記載插屏的形制與本品基本一致,皆為紫檀木臍刻乾字,且中部嵌漢代素玉璧,可堪比對。
乾隆皇帝非常喜愛玉器,尤其是三代玉,對於進入清宮內府收藏的古代玉器,「內府銅玉諸器,率以甲乙別等第」往往親自進行鑑別與定級。現留存的清宮藏玉中多刻有甲、乙、丙編號,即為明證。且在得到珍貴玉器後,乾隆帝往往為其題詩吟詠,或讚嘆古人的製玉技術,或對古玉的稱謂用途進行考釋,或借物思古,抒發心性。據統計,乾隆一生御製詩四萬餘首,其中涉及玉器的篇目達八百餘首。本品所鐫御製詩文即收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五)》〈詠黃玉璧〉(圖二)。
本件嵌玉璧插屏用料講究,玉璧質溫潤,典雅含蓄,屏雕工瑰麗華美,體現出乾隆皇帝非常讚賞的諸多設計元素,且刻有御製詩及乾卦圖案,鐫刻工整有度,技藝純熟,顯露高雅別致的皇家氣息,於乾隆帝御賞的嵌玉璧插屏中相當典型且具代表性,為文房陳設之佳作。
註
蔣賜棨(17301802),字戟門。江蘇常熟人。蔣廷錫孫,蔣溥子。貢生出身。 歷任雲南府知府、江安督糧道、戶部左侍郎、順天府府尹、光祿寺卿,官至戶部侍郎,倉場總督。
此插屏鑲嵌之漢代玉璧為青黃玉質,細膩光澤,局部帶有褐黃沁色。器表光素斑斕,展現大器不琢的典雅氣息。玉璧在上古時期作為禮器使用,《周禮》:「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喻意四方豐登,耕收興旺。整器古樸自然,沉穩典雅,簡潔中可見規矩,嵌於紫檀座上,以作文房供玩之用,契合皇家品味。
清宮遺存的古代玉器,絕大多數為乾隆時期所搜集。這些古代玉器經過乾隆帝御覽後,被廣泛收存、陳設於各處宮殿,成為一道韻致典雅的風景。其中,乾隆帝在鑑賞古玉璧後,都要求予以妥善保存,或配以囊匣放入百什箱中,或配托座陳設於宮殿。而對於體量較大者,更多是用紫檀、紅木等高檔材料製成插屏,將玉璧嵌於其中,並在插屏上刻相應的御題詩,成為歷史與藝術完美結合的藝術佳構。今北京頤和園庋藏清乾隆〈御題紫檀框青玉蒲紋璧插屏〉(圖一),與本品應屬同類收存作品,用於美化宮殿各處之陳設。
清宮檔案中,製作這種嵌玉璧插屏的記載屢見不鮮。僅以乾隆三十五年為例,就有「三月初二日,太監胡世傑交漢玉臥蠶璧一件,系如意館刻得字。傳旨:配做插屏…閏五月二十日庫掌四德將漢玉臥蠶璧一件配得雕龍紫檀木插屏一座,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進。奉旨:將插屏交懋勤殿背後刻詩」;「閏五月十三日,太監胡世傑交紫檀木插屏一件,隨漢玉素璧一件。傳旨:將插屏另換芯板下槽,玉璧安穩,配紫檀木臍雕乾字」;「十月三十日,太監胡世傑交漢玉夔龍璧一件。傳旨:著配插屏。」「十二月十二日,太監胡世傑交漢玉穀璧一件,系道凝堂撤下,本文璧始姬周非卯金。傳旨:著配做插屏⋯⋯於三十七年三月初五日將嵌漢玉穀璧紫檀木插屏一座刻詩,持進交內殿帶往熱河訖」等等。其中,閏五月十三日所記載插屏的形制與本品基本一致,皆為紫檀木臍刻乾字,且中部嵌漢代素玉璧,可堪比對。
乾隆皇帝非常喜愛玉器,尤其是三代玉,對於進入清宮內府收藏的古代玉器,「內府銅玉諸器,率以甲乙別等第」往往親自進行鑑別與定級。現留存的清宮藏玉中多刻有甲、乙、丙編號,即為明證。且在得到珍貴玉器後,乾隆帝往往為其題詩吟詠,或讚嘆古人的製玉技術,或對古玉的稱謂用途進行考釋,或借物思古,抒發心性。據統計,乾隆一生御製詩四萬餘首,其中涉及玉器的篇目達八百餘首。本品所鐫御製詩文即收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五)》〈詠黃玉璧〉(圖二)。
本件嵌玉璧插屏用料講究,玉璧質溫潤,典雅含蓄,屏雕工瑰麗華美,體現出乾隆皇帝非常讚賞的諸多設計元素,且刻有御製詩及乾卦圖案,鐫刻工整有度,技藝純熟,顯露高雅別致的皇家氣息,於乾隆帝御賞的嵌玉璧插屏中相當典型且具代表性,為文房陳設之佳作。
註
蔣賜棨(17301802),字戟門。江蘇常熟人。蔣廷錫孫,蔣溥子。貢生出身。 歷任雲南府知府、江安督糧道、戶部左侍郎、順天府府尹、光祿寺卿,官至戶部侍郎,倉場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