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以壽山石精琢而成,質地細膩,色澤潤黃古樸。袖口仍見些許綠痕,可知原應有上彩。尊者席地而坐,高廣壽額,長耳垂肩,眉頭舒展彎曲,雙眼俯視,虯髯留腮,雙唇輕啟微帶笑意。雙手捧佛祖說法像,是為「成就因緣尊者」。身著袈裟,左肩帔帛繫環,衣褶紋理繁複,衣袍雙肩、膝各飾團花番蓮紋。交領處及袖口陰刻斜線紋為飾,上鑲嵌米粒般紅寶、珊瑚、珍珠及綠松石,頓現華美。下裳垂至足面,露出一足,盤膝坐於白雲座上,賦以尊貴端莊之感。背部陽刻楷書「尚均作」款,蒼勁有力,古樸卓然。今中國國家博物館庋藏清周彬〈壽山石雕羅漢像〉(圖一),羅漢衣物上飾有團花番蓮紋和衣領、袖口和衣緣處鑲嵌青金石、綠松石和珊瑚,與本作形制相似,可作比對參考。唯本尊者右肩帔帛繫環,足蹬官履,坐於鋪著錦蓆的白雲台座上,雲座以潔淨純白的壽山石雕製,雲海流動自然,祥瑞之氣增添尊貴氣息,略勝一籌。
壽山石為名貴彩石,質地瑩潤,色彩斑斕。據載,其大量開採始於宋,並用於雕刻,精美者作為貢品發往汴梁,成為達官貴人几案欣賞之物。明、清時期,壽山石雕刻及收藏愈加盛行,原石收藏亦蔚然成風;至清初,壽山石雕技藝成熟昌盛,雕刻名家層出不窮,相關專著相繼問世,使此雅玩風氣由達官貴人而至名流學士,並通過進貢等方式進入宮廷,皇家對壽山石作品的青睞,更促使造辦處雕刻藝術水準極高之作品。
周彬,號尚均,生於康熙年代。傳康熙年間曾招為御工,擅長人物雕刻,尤精印鈕製作,能用誇張手法強化形象,卻能微妙入神,與楊璿齊名。龔禮逸《壽山石譜》:「周尚均,名彬⋯⋯其所制石,舊家多有之,顯楊之制精工,而周所做樸茂」。又方宗珪在《壽山石志》中言,周彬「向為藝界所器重」。周尚均之作,除見有印章,還有一系列羅漢雕像,皆尺寸較小,多坐於精工細刻的墊枕或石上,且僅部分存世。其作品可見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庋藏清周彬〈壽山石雕羅漢像〉(圖一)、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田黃石彌勒佛像〉(圖二),及本品皆是不可多得之佳作。
「成就因緣尊者」為五百羅漢第六十九尊,當即超度因緣如來。據《正法華經》載,曾有十六國的王太子,供養無數僧眾,為世俗大眾作出無盡善業⋯⋯後十六太子都獲佛果,分別住於世界八方,其中尊者居於東方,為眾說法,救護世間,成就諸善因緣。本件以「成就因緣尊者」為主題之造像,形神俱足,刀法嫻熟精湛,陰刻細線施以描金點綴,將衣紋褶理自然優美之感充分表現,且鑲嵌各色寶石,絢麗多彩,顯示皇家的尊貴和高尚地位,為羅漢造像少見之精品,甚屬難得。
壽山石為名貴彩石,質地瑩潤,色彩斑斕。據載,其大量開採始於宋,並用於雕刻,精美者作為貢品發往汴梁,成為達官貴人几案欣賞之物。明、清時期,壽山石雕刻及收藏愈加盛行,原石收藏亦蔚然成風;至清初,壽山石雕技藝成熟昌盛,雕刻名家層出不窮,相關專著相繼問世,使此雅玩風氣由達官貴人而至名流學士,並通過進貢等方式進入宮廷,皇家對壽山石作品的青睞,更促使造辦處雕刻藝術水準極高之作品。
周彬,號尚均,生於康熙年代。傳康熙年間曾招為御工,擅長人物雕刻,尤精印鈕製作,能用誇張手法強化形象,卻能微妙入神,與楊璿齊名。龔禮逸《壽山石譜》:「周尚均,名彬⋯⋯其所制石,舊家多有之,顯楊之制精工,而周所做樸茂」。又方宗珪在《壽山石志》中言,周彬「向為藝界所器重」。周尚均之作,除見有印章,還有一系列羅漢雕像,皆尺寸較小,多坐於精工細刻的墊枕或石上,且僅部分存世。其作品可見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庋藏清周彬〈壽山石雕羅漢像〉(圖一)、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田黃石彌勒佛像〉(圖二),及本品皆是不可多得之佳作。
「成就因緣尊者」為五百羅漢第六十九尊,當即超度因緣如來。據《正法華經》載,曾有十六國的王太子,供養無數僧眾,為世俗大眾作出無盡善業⋯⋯後十六太子都獲佛果,分別住於世界八方,其中尊者居於東方,為眾說法,救護世間,成就諸善因緣。本件以「成就因緣尊者」為主題之造像,形神俱足,刀法嫻熟精湛,陰刻細線施以描金點綴,將衣紋褶理自然優美之感充分表現,且鑲嵌各色寶石,絢麗多彩,顯示皇家的尊貴和高尚地位,為羅漢造像少見之精品,甚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