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銅胎,葵口折沿,弧壁下斂,平底,下承五足。通體施天藍釉為地,瑩潤凝厚,掐絲琺瑯飾纏枝蓮紋,並填藍、黃、白、紅、紫、綠等各色琺瑯彩。以此形制相似之例可見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掐絲琺瑯開光勾蓮紋菱花式花盆〉(圖一),與本品同為葵形,皆以纏枝蓮紋為飾。然本品於口沿處鎏金鏨刻三角線條及圓點,技法更富巧思。整體形制規整,掐絲細緻流暢,釉料潤澤,工藝精湛。
銅胎掐絲琺瑯,是在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再填各色琺瑯彩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有著五彩斑斕、華麗奪目的魅力。於十四世紀始由西亞阿拉伯地區和歐洲引入中土,由於其在明代景泰年間獲得史無前例的發展,又多飾藍色釉料,故稱景泰藍。傳承至清代也深受帝王喜愛,琺瑯器的生產達到全盛期,工藝技巧也最繁複多樣,充分展現盛世輝煌。
銅胎掐絲琺瑯,是在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再填各色琺瑯彩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有著五彩斑斕、華麗奪目的魅力。於十四世紀始由西亞阿拉伯地區和歐洲引入中土,由於其在明代景泰年間獲得史無前例的發展,又多飾藍色釉料,故稱景泰藍。傳承至清代也深受帝王喜愛,琺瑯器的生產達到全盛期,工藝技巧也最繁複多樣,充分展現盛世輝煌。
![]() |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中期〈掐絲琺瑯開光勾蓮紋菱花式花盆〉,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器編 4 -清掐絲琺瑯》, 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頁 49,圖版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