壼銅胎,敞口,束頸溜肩,垂腹,腹下漸斂,下承外撇高圈足。肩兩側各飾一組獅首銜活環耳,獅面獰奇,鬃毛捲曲濃密,鏨刻工藝精巧。壼外壁以天藍色琺瑯釉為地,釉色肥潤透亮,掐絲通景式纏枝番蓮紋,再以深綠釉料填飾環狀葉片。頸部有兩道深藍色橫箍,箍內均飾以五色梅花及連綿枝葉。然頸部及腹下橫箍構成的區塊內均有紅、黃、白、藍各色小朵寶相花,壺腹部為大朵寶相花,花朵造形古樸典雅,釉色鮮豔絢麗。今瀋陽故宮博物院庋藏清早期〈掐絲琺瑯寶相花鎏金雙獅活環耳壺〉(圖一),造形及紋飾與本品相似,可資參考。
明初曹昭《格古要論》云:「以銅作身,用藥燒成五色花者,與佛郎嵌相似…內府作者細潤可愛。」明代晚期,在慕古風氣的帶動之下,景泰藍製品多仿古青銅器式樣,反映出濃烈尚古風氣。本品即是此風尚下之產物,整體胎骨厚重堅實,造形規整,紋飾細密,色彩斑斕,花葉繁多而不顯雜亂,充分反映出設計之精巧。
明初曹昭《格古要論》云:「以銅作身,用藥燒成五色花者,與佛郎嵌相似…內府作者細潤可愛。」明代晚期,在慕古風氣的帶動之下,景泰藍製品多仿古青銅器式樣,反映出濃烈尚古風氣。本品即是此風尚下之產物,整體胎骨厚重堅實,造形規整,紋飾細密,色彩斑斕,花葉繁多而不顯雜亂,充分反映出設計之精巧。
![]() |
文獻參考 圖一 清早期〈掐絲琺瑯寶相花鎏金雙獅活環耳壺〉,瀋陽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琺瑯卷》,萬卷出版,2007 年,頁 005,圖版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