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呈圓形,半球鈕,連珠紋圓鈕座。鏡背紋飾以神人、瑞獸為題材,源自當時流行的宗教與神話傳說,及對神靈之崇拜,具神秘尊貴感。全器圖紋繁縟,鈕座外至鏡緣共有五圈紋飾,第一圈較寬,浮雕四狻猊,間以神人紋飾;第二圈為半圓枚與方枚相間環繞,方枚上鑄有「吾作明竟,幽湅三商 ,周刻典祀。」十二字銘文;第三圈飾一周鋸齒紋;第四圈為各式飛禽走獸,鏡緣為卷曲雲紋。
本件銅鏡版模精整,邊沿呈斜坡形,鏡鈕凸出矮扁,製作精良。又鑄銘文於鏡背面的方格圖案中,文字順讀成句,筆道纖細,深沉中彰顯華貴,實為精巧。今湖北省博物館所藏南朝〈鎏金九子神獸鏡〉(圖一),其尺寸大小、外區紋飾與銘文略有變化,構圖風格及製作工藝與本鏡相似,同為存世數量稀少之華美佳器。
本件銅鏡版模精整,邊沿呈斜坡形,鏡鈕凸出矮扁,製作精良。又鑄銘文於鏡背面的方格圖案中,文字順讀成句,筆道纖細,深沉中彰顯華貴,實為精巧。今湖北省博物館所藏南朝〈鎏金九子神獸鏡〉(圖一),其尺寸大小、外區紋飾與銘文略有變化,構圖風格及製作工藝與本鏡相似,同為存世數量稀少之華美佳器。
![]() |
文獻參考 圖一 南朝〈鎏金九子神獸鏡〉,1971 年北鄂城南朝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中國青銅器全集 16 -銅鏡》, 文物出版社,1998 年,頁 101,圖版 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