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以黑白玉巧色雕成,溫潤細膩如凝脂。雕琢太獅少獅戲耍繡球,大獅趴臥,首微揚,濃眉鬃鬚,雙目圓睜有神,鼻翼豐厚,口咬彩帶,神情威嚴。前肢微曲,捧繡球,獅尾回繞於後腿側,風格寫實。小獅攀附於大獅背上目視大獅,背脊中分,毛鬃捲曲,展現調皮姿態。
太獅少獅,即「太師少師」,為傳統寓意紋樣。太師,西周始置,漢以後,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少師春秋楚國始置,歷代相沿,與少傅、少保,合稱三少。藉以象徵官祿代代相傳。以玉雕琢之例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和闐白玉雙獅鎮紙〉(圖一)。
黑白玉是蘇州工雕刻喜用的玉石材料,其豐富的色彩,特別適合進行多層次巧雕,增加器物美感。本品完美運用天然黑白巧色,大獅以黑玉雕之,白玉巧妙雕琢繡球及小獅,白者清瑩無暇,黑者如水墨漸染,匠心獨運。整器展現自然天成之態,饒富逸趣,把玩於掌,回味無窮。
太獅少獅,即「太師少師」,為傳統寓意紋樣。太師,西周始置,漢以後,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少師春秋楚國始置,歷代相沿,與少傅、少保,合稱三少。藉以象徵官祿代代相傳。以玉雕琢之例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和闐白玉雙獅鎮紙〉(圖一)。
黑白玉是蘇州工雕刻喜用的玉石材料,其豐富的色彩,特別適合進行多層次巧雕,增加器物美感。本品完美運用天然黑白巧色,大獅以黑玉雕之,白玉巧妙雕琢繡球及小獅,白者清瑩無暇,黑者如水墨漸染,匠心獨運。整器展現自然天成之態,饒富逸趣,把玩於掌,回味無窮。
![]() |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中期〈和闐白玉雙獅鎮紙〉,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中國玉器全集 6 -清》,河北美術出版社,1993 年,頁 210,圖版 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