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淺灰色胎,器壁較薄,質地細膩,通體施淡青釉,半透釉 質腴潤光亮,呈盤口,細長頸,溜肩,腹修長,頸肩連接處 飾對稱雙繫耳,圈足。盤口緣及底局部土沁,表面微露褐色 沁。瓶腹以雙線出筋,裝飾成六凸棱開光,開光內各刻劃折 枝蓮花紋,花葉相擁迎風搖曳,秀麗典雅。五代時期,絲綢 之路的多元文化因素影響青瓷審美風格的體現,重視玄學和 佛教文化相融合,並受尊佛思想影響,紋飾流行刻劃蓮瓣、 蓮花、忍冬紋等裝飾元素。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五代〈岳州 窯青釉蓮瓣盤口瓶〉(圖一),與本器瓶腹同以蓮花為飾,象 徵修行之人不著於水,其性無染,道體真如,更是菩提清淨 自性的表徵。
青瓷在東漢時期創燒成功,以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帶為發源 地和主產區。唐時改為越州,因此得名「越窯」,至晚唐達 到鼎盛。晚唐詩人陸龜蒙《秘色越器》詩曰:「九秋風露越 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 杯。」讚美越窯秘色瓷器,釉色精美至極,故而用「千峰翠 色」來形容。又據宋趙令畤《侯鯖錄》敘述,五代吳越國王 錢鏐規定越窯專燒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藥配 方、製作工藝保密,故稱之「秘色」。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唐〈越窯青釉四繫瓶〉(圖二),整體造型與本器相似,兩 器體型較大,於頸處飾對稱繫耳,使瓶體更顯協調穩重。又 《華嚴經》:「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 然。」細審本瓶,一棱刻劃一折枝蓮花,線條流暢飄逸,圖 樣簡潔清麗,呈現出繁茂生機和真實生動美感,與典雅釉色 相互襯托,更顯清麗高貴。
青瓷在東漢時期創燒成功,以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帶為發源 地和主產區。唐時改為越州,因此得名「越窯」,至晚唐達 到鼎盛。晚唐詩人陸龜蒙《秘色越器》詩曰:「九秋風露越 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 杯。」讚美越窯秘色瓷器,釉色精美至極,故而用「千峰翠 色」來形容。又據宋趙令畤《侯鯖錄》敘述,五代吳越國王 錢鏐規定越窯專燒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藥配 方、製作工藝保密,故稱之「秘色」。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唐〈越窯青釉四繫瓶〉(圖二),整體造型與本器相似,兩 器體型較大,於頸處飾對稱繫耳,使瓶體更顯協調穩重。又 《華嚴經》:「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 然。」細審本瓶,一棱刻劃一折枝蓮花,線條流暢飄逸,圖 樣簡潔清麗,呈現出繁茂生機和真實生動美感,與典雅釉色 相互襯托,更顯清麗高貴。